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太孙的人格魅力

京城上下,对这位大名鼎鼎的皇太孙皆好奇不已。

可能皇太孙自己都不知道,京城内外有多人在讨论他。

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皇太孙,燕王不可能入京,燕王不入京,也就没有朱允炆被改封越王之事。

文华殿门外。

朱元璋摇了摇手,阻止太监们的通传,他听到了里面的交谈,也想听听朱高炽的回答。

“不。”

朱高炽突然笑了起来。

不光黄淮诧异,门外的朱元璋也莫名其妙。

“我觉得像黄先生这样的人并不少,只是更多的人还没有明白北平模式的道理。”

朱高炽坚信。

在最黑暗的时代,读书人为中华大地争夺出了曙光。

读书人并不会是生产力的阻碍。

相反。

读书人永远是文明发展的底蕴。

黄淮看着自信的皇太孙,内心颇有些动容,只有如此的皇太孙,才是北平模式发展至今的关键吧。

受到朱高炽的影响,黄淮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虽然他不知道皇太孙殿下会如何做。

但是他相信。

能有如此胸怀的皇太孙殿下,必定不是只懂一味强硬的人,对未来皇太孙带领的大明,黄淮有了更多的期盼。

“倒是奇怪。”

朱元璋喃喃道。

这段时日,朱元璋已经摸清楚了朱高炽的品性。

正如朱棣昨日向他诚心的解释。

人有所长亦有所短。

这位孙子充满了市井之气,朱元璋还想着继续打磨一番,可突然间感受到了莫名的气概。

“真是个矛盾的人。”

朱元璋摇了摇头,悄悄的离去。

离开了文华殿,朱元璋去了武英殿。

朱棣搬去了武英殿,朱高炽则在文华殿,两父子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奉天门。

朱元璋从文楼出来,经过奉天殿广场,没有走右顺门,而是直接从武楼抵达武英殿。

朱棣正在处理奏疏,还有几名六部的官员。

等六部的官员走后,朱元璋才出面。

“父皇。”

朱棣不以为意。

父皇经常在暗处观察自己做事,朱棣已经习惯了。

“你去告诉朱高炽,他想怎么做就去做。”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话,露出探究的眼神。

父皇不是要考校老大一番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趁咱还活着,他就算闹出了再大的篓子也不怕。”朱元璋缓缓的说道。

“父皇放心。”

朱棣自信的说道:“老大并不是胡来的人,绝对不会闹出不可收拾的人。”

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

朱高炽虽然有时候看上去不太靠谱,但做的事从来都靠谱。

“但愿如此。”

朱元璋一脸的冷静。

治理国家从来不是越强大就没有问题了。

隋朝强大,二世而亡。

唐朝强大,一朝衰败。

北平模式的确能加快大明的繁荣富强,可能不能持久,也是朱元璋的顾虑。

犹如平地拔起的新的事物新的变革,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