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下第一厂

只有运输物资的车厢,才会在江浦的码头,通过吊臂把蒸汽机火车车厢抬升到蒸汽机轮船上。

乘客们不需要,他们在渡口改乘渡船,然后在另一头重新以票登上火车。

李友直打量了一路。

北平的发展变化是最大的,其余的路途上,变化倒不是怎么大。只不过多了些工厂,多了些钟楼水塔之类的建筑。

到了应天府内,李有直才有所感触,发现了南方的富裕,每年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运输北方,这就是南方的底气啊。

四周无闲田,到处有人影。

闭着眼睛无论往哪个方向走,要不了多久能看到村落,几年前的北平行省人口才两百万。

渡口很热闹。

茶水铺,食铺,酒铺,书摊,还有卖小商品的摊贩,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

他们的火车还没进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有直跟随从渡口下来的人流前进,时不时打量下摊贩上的商品有哪些。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西游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冯玉梅团圆》……

李有直一看就知道是盗印,偷印刷出来的,书本纸张质量差,但是胜在便宜。

因为担心误了火车,李有直并没有停下脚步。

结果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一个时辰也未见到他们要等的火车。

车站外的马车夫们一直向火车站内的乘客们招手,告诉他们还不如乘坐他们的马车,说不定都到了京城。

在站内贴了标语,提示乘坐外面的马车有风险。

但不少的百姓视而不见,受不了马车夫们的诱惑,跟着他们出去了,李有直一动不动。

车船店脚牙,可不是好相与的,不是本地人,还是不要轻易的跟去才好。

不久。

有人在大厅喊道:“去京城的火车到了,从渡轮过来的乘客赶紧上车。”

随着那人的喊话,人们纷纷带上自己的行李,一窝蜂的往入口奔去,连李有直也情不自禁的跑了起来。

重新坐上了火车,李有直一直悬着的心里才安宁下来。

火车的时速。

后世来算就是每小时十五公里,这个速度有多慢,相信开过车的人都知道。

但别看这每小时只十五公里,却能让大明社会的生活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李有直是北平的官员,从小吏做起前程有限。

后来被颜钝看重他的才能,给予了重用,才有了官身,随着颜钝离开北平,他受到了小王爷的重用。

在吏部报了道,只过了一日,皇城的人找上门,随着对方去了文华殿。

朱高炽正和金忠商议,所以李有直在偏厢房等候。

“五十万?”

朱高炽愣愣的看着金忠,下意识问道:“父王改了主意?”

“不是太子,是圣人。”

金忠苦笑道。

朱高炽也无语起来,“皇爷爷不是说不管么,怎么又插手了。”

工作狂人就是工作狂人。

脾气改不了的。

说了不管,还是忍不住的要管,不过比以前已经好多了,如果历史没有变化,朱元璋应该已经病逝了。

如今没有生病,朱元璋还活的好好的。

“圣人说既然想要在哈密开垦九百万荒田,人就不能少了,只有人越多,日后留下的人才越多,只三十万人,恐怕最后只能留下不足十万。”

懂了。

朱高炽恍然,“故土难离。”

一味的强硬是没有用的,别人会跑。

就像前些年,北方的军户有不少的逃户,逃回了自己的老家,随着北方逐渐恢复了水利工程,田亩富裕了起来,这个现象才稍微缓减。

那么放在哈密。

的确如朱元璋所言,哪怕给人一百亩地,三十万里能留下来的,可能只有十万。

但是十万够了。

十万青壮留在哈密,加上他们内地的家眷,也就有了几十万人,二十年的生养下来,恐怕人口就超过一百万。

朱高炽没打算在亦力把里和哈密迁移太多的人去,至多五十万人已经是他所规划的上限。

在东南海域有大量的好土地,而上面并没有政权。

例如吕宋。

当下的吕宋只有部落土着,更重要的是从福建月港到吕宋,普通的商船,只需要十五到二十日。

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舰队就经过吕宋,封了移民当地的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并且还上疏过,控制马六甲的重要性,必须要控制在手里,否则容易成为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