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大明的反对

说句残酷的现实。

北平的发展,吸收了周边大量的人口红利,只不过在朱高炽快速的发展下,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加上不断扩张的土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移民,保障了人均资源的稳定。

“站得高看得远。”

朱高炽笑道:“我看到了更多的问题,当然也就需要想办法解决,国家之事,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

朱高炽感慨起来。

发展快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

没有任何事会一成不变。

无论如何发展,国家都如在逆流上行船,不进则退。

正如后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就是物价的不停上升,人均收入也在不停的涨幅。

发展的越快,人们仿佛被鞭子抽着跑起来,才能赶上发展的速度,不让自己的收入落后。

大明绝对不是进入工业化社会就万事大吉,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正如英国。

工业化时期的英国,的确是个在奋斗的国家,并不是躺赢的,他的伟大成就,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出现的问题,然后达到的高度,又随着不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开始了下滑。

只是呢。

朱高炽的大明和英国不同,英国内外的血都吸,国内的工人阶级残不堪言。

而朱高炽要让大明的百姓都参与到发展的红利中,而不是剥削百姓们来维持国力发展。

正是中国模式先烈们提倡的终极目标。

天下大同。

“你呀,就不能歇一歇。”

郭彩莲忍不住抱怨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歇不得。”

“我歇一歇容易,那些被我压制下去的商人、乡绅等阶级,立马就能给我大惊喜。”

“到时候,哪怕是我都打不过他们,得向他们妥协。”

朱高炽站了起来。

如常的开始活动活动。

他要争取活的超过原主的寿命。

仿佛自己现在把剥削阶级压的死死的,国内一片祥和。

可是他绝对不会小瞧那些阶级。

怕的就是自己身死道消,所以他要用有限的时间,牢牢的为百姓们打造好根基。

毕竟是拔苗助长起来的。

物质文明建设难,而精神文明建设更难。

更让人为难的是,许多的东西太过超前,哪怕是百姓们也无法接受的。

例如赵胜。

他希望通过讲道理把事情讲明白。

可惜他和当下老百姓们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

老百姓希望能多生孩子。

而赵胜希望百姓们能控制自己,减少生孩子的数量,这就是老百姓们眼里的敌人。

哪怕赵胜如何讲道理,也无法改变他在老百姓心底的形象。

因此他的办法失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