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大明女子乘坐公共马车

身上也感觉不爽利,先去酒店租了一间客房,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把换下来的衣物交给了店小二,酒店提供洗衣服的服务,但是需要单独出钱。

京城并不陌生。

刘通没有向店小二问路,自己轻车熟路的去了文华殿,在东华门经过勘验,文书房的工作人员来为他登记,刘通留下了自己的住址。

“刘大家先回去,皇太孙殿下何时召见刘大家,我们会前去你下榻的酒店告知的。”

“还有公房可以提供,刘大家要不要住公房?”

文华殿的公房,是专门提供给公干的人住宿用的,刘通摇了摇头,那里关系复杂,他不想节外生枝,还是住酒店安逸。

他在报社与书行的稿费,乃至人才津贴,以及项目小组的津贴,足够支撑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违背自己的心情。

刘通离开了文华殿,去拜访了在京城的几位好友。

众人得知刘通的到来,大家都很高兴,约在了晚上一起吃饭,下午的时候,刘通和一位好友闲逛京城。

好友去车行包了一辆马车半日的时间。

马车带着两人,漫无目的的在京城里转悠。

京城的直道本来就修建的宽广。

“京城的变化很大呀。”

“老城区变化不算大,你可以去淳化新城区看看,那里可是把荒地,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城市。”

淳化新城区所在地,原来是淳化关,是为了拱卫京城而修建的关隘。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原先半保留的关隘,已经拆掉了城门,甚至去年,把城门口一段的城墙也拆掉,为了扩大道路。

出了城,看到了一座庙宇。

让马车停靠后,两人去庙宇闲逛了一番,在寺庙的大树下,坐在石桌上,小沙弥送来了茶水,两人歇歇脚。

“我听闻帖木儿国家,乃至许多的地区,他们的宗教很严厉,对人们的约束很大,反观我们中华,历来的宗教就不强势。”

“强势的都被灭了。”

“应该是我们的信仰是敬祖,家家都有族谱,春秋时期,是贵族们才有的,国外也是,只有贵族才有家谱,可我们中华因为文明的昌盛,读书群体大,做到了家家都有族谱,而不是像国外。”

“敬俸祖先,就是我们最大的信仰。”

“所以大明的工业化能有今日,是因为技术进步,推动了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社会变革,而思想上并无阻碍。”

“主要还是皇太孙殿下。”

“皇太孙殿下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发明出了蒸汽机,蒸汽机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皇太孙殿下打造了工业化需要的前提社会,也就是高工钱的社会体系。”

两人从闲谈,到越来越正式的交流。

“如果放在春秋时代的贵族时期,除了技术上无法满足,他们的社会模式,也是推动不了工业社会的。”

“贵族时期,百姓们大量是家奴,释放不了社会生产力,只有在地主社会,虽然也约束人口,但依托的是雇佣关系,而不是主奴关系,佃户有他们的自由。”

“皇太孙殿下入京城前,南方的局势很紧张。”

“可大户们虽然敌视,却管不到佃户们的头上,佃户们大量的离开土地,主动加入了工业化社会,削弱了大户们的实力。”

如果朱高炽在这里,会说道这是与美国的南北战争不同的。

美国的南方地主们,他们是奴隶主,而不是雇佣主。

西方中世纪结束后的思想解放,只是比西方贵族时代先进,却没有超过东方,当然,某些方面肯定是有进步的,甚至超过同时期的大明。

不过两者各有优劣,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和借鉴。

明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宋朝的社会文明,是有差距的,宋朝在重文轻武一道上走的太激进,但是掩盖不了社会文明发达的优势。

宋朝的社会文明,倒是可以超过西方中世纪结束后的思想解放时期。

明朝要到中后期,才能媲美宋朝社会。

可也比元朝的社会模式要进步。

所以后世部分学者说明朝是中华文明的恢复期。

“实力为王。”

小主,

“皇太孙殿下的军事实力,才是真正的原因,犹如木桶,每一块都需要足够长,装下的水才能越多,否则任一块木板短缺,装的水也会洒出来。”

“这倒是。”

“宋朝的文明辉煌,正如多数的木板都很长,唯独军事的这块木板上,却出现了问题,导致发挥不出应该有的力量。”

“所以皇太孙殿下,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手抓,不可缺一的发展模式,正是基于宋朝的失败,而提出的思想。”

“而武力强,其他方面短,又如前元,虽然靠着武力征服了一切,可带来的却是文明的倒退,乃至天下的土地上战火连连,生产力的倒退,不但为老百姓带来不了安宁和富裕,反而让各地的百姓们困苦不堪。”

两人的茶会已经凉了。

寺庙的主持,见两人来历不凡,亲自来添茶。

“谢过主持。”

“两位施主从何而来?”

刘通和好友各自自我介绍了一番。

“原来是刘大家和周大家。”

主持听过刘通的名声,笑容越发的热情,并提出请二人晚上留在寺庙,尝一尝寺庙的斋饭。

大明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也有了进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进行了融合。

读书人们在寺庙居住,乃至到寺庙吃斋饭等属于常态。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通,寺庙仍然如历史般,提前发展出了这些业务,提供住宿和斋饭,为人们的异地生活提供了服务。

“得罪了,不是不愿意留下,而是已经有约。”

刘通歉意的说道。

主持也没有不满,希望二人下次再来寺庙。

等老和尚走后。

刘通和好友互相笑了笑。

名利名利,哪怕是方外之人,同样是避不开的,可谓是人性的表现。

“大明的国力发展非同寻常,商人们的脚步遍布东南亚,乃至中亚也有大明商人的脚印,可见物资的繁盛,在对外的关系上,出现了许多的冲突。”

“你在报纸上发表的外部对等关系,的确让人眼睛一亮,可细思下来,却有些冷酷无情,与中华文明之道略有冲突。”

刘通的好友笑道。

刘通眼睛一亮。

他这次来是因为皇太孙殿下,想要听听他的外部对等关系,可刘通有自知之明,以皇太孙殿下的英姿,必然有了大困惑,自己不一定能解决。

所以他希望听到更多的建议,以补充自己的思想,所以刘通不但没有大怒,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