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层楼高的大厦,进入了他们的眼帘。
从远处的铁道,眺望到了西安城的城郭影子,那里的建筑景象,已经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真想去城里看一看啊。”
“我们不能随意下车。”
工匠无奈道。
他们的火车要抵达大明的都城。
中午。
食物被送了上来,有鱼汤和鱼糕,以及馒头和咸菜,走的越远,他们的伙食水平也越来越好,每个人的脸色开始有了红润。
“世界是圆的?”
“可定是圆的。”
一名中东的学者,极力的肯定道。
“你倒是和我们马蓬瀛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相信你们肯定有共同的话题。”
“是吗?”
“他是怎么说的?”
“马蓬瀛先生是一名女士。”
“我们春秋时期的先民,楚国的甘德与魏国的石申天文学家,写的《甘石星经》,观测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轨迹,发现了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还发现了木星的伴随星,八百颗太阳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创造了天文学。”
“留下了赤道与黄道的轨迹,内外度数,也就是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
“根据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我国一位姓黄的学者,提出了他的黄氏理论,定下天文宇宙观,黄与赤线。”
“在甘德与石申发明的赤道仪的帮助下,马蓬瀛夫人与这位黄先生一起证明了大地是圆形,围绕太阳转的理论,称为马黄宇宙概念。”
“并且改进了牵星术,制定了新的牵星测量板,推动了大明的航海,天文,地理大发展。”
那名中东的学者犹如听到了神迹。
对于中国学者所言的甘德和石申,以及他们创造的学问,乃至发明的赤道仪等,问的非常详细。
得知两人近两千年前的古人,那人满脸的不可思议。
“难怪我们最伟大的先知说学问在中国。”
“如此富裕的社会,发达的人口,难怪有如此兴盛的文明,我们来对了地方啊。”
学者们开始有了面圣的心态,对于目的地大明都城,越发的期盼起来。
――
“没有找到亚里士多德署名的书籍。”
学者们见到了朱高炽,脸上虽然有些遗憾,却忍不住的兴奋,此行的收获太大了。
听到学者们的说法,朱高炽也没有怀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话。
朱高炽对亚里士多德此人的功绩,他的着作是抱有疑问的。
先不说着作的质量。
此人在十三世纪以前,所有世界各地的史书上是没有出现过的,西方人说是从阿拉伯找到的翻译本,三百万字的翻译本,阿拉伯的史书应该有记载吧?
对不起,没有。
原本失传了,通过阿拉伯的翻译本重见天日,那阿拉伯的翻译本呢?对不起,也失传了。
我国的孔子,不光是中国大量记载,包括周边各国也有记载。
包括阿拉伯的先知,他们自己同样是大量的史料和记载。
唯独西方的没有。
西方历史书上还说,古埃及的农工区主要是在尼罗河的三角洲,这尼罗河三角洲也承载了大部分的古埃及文明。
然而地质学家门钻孔分析表明,两千年前那是一片海。
尼罗河三角洲是冲击平原,处于三角洲边缘的亚历山大城两千年前根本不存在,所以西方拿着《荷马史诗》当正史,就好像中国拿着《封神演义》当历史一样可笑
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着作,高达一千万字,流传下来的有三分之一,也就是三百多万字,古希腊没有纸张,只有羊皮卷。
不提一千万字,三百多万字是什么概念?
那么这部书流传到阿拉伯,说明有大量的印刷吧?不然如何流入阿拉伯?。
估算这部书就复制了一百部在市面流传好了。
三亿字啊。
需要多少头羊?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连十进位制的数学基本都没有的文明,都说数学是一切的根基,谈什么史无前例的文明成果?
西方后世学者自己也说了。
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提供大量的非农人口,其中才有少量的工匠和学者,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能诞生出发达的文明,那么与西方古希腊岂不是相违背?
其实跟古人一样的逻辑。
自己发达了,必定要跟自己找个牛逼的祖宗,清朝可是流行编族谱的,只要给钱,编的有模有样,根本看不出真假。
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大概率是存在的,包括此人也有不少的成就。
但是阿拉伯两个世纪的翻译运动,收集各国的书籍,人家最伟大的先知,也明确说了,学问在中国,说明了当地绝对有中国的书籍,并且不少。
结果西方却对中国的知识避开不谈,刚好十二世纪以后,因为十字军东征,以及地中海贸易,包括西欧人从阿拉伯人手里重新夺回西班牙。
西欧人发现了许多阿拉伯的书籍,各种说是古希腊的版本,唯独没有中国的,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不提阿拉伯国家和中国贸易的兴盛,以及有史以来的交道,包括蒙古带去大量的工具和宋朝知识,注定了阿拉伯地区,会有大量的中国知识。
可这些并没有。
那么翻译的中国古书去哪里了?
很大的可能,是后世西方人,把诸多的成果,直接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名字。
当然。
也有可能,什么逻辑都无所谓了,就是有亚里士多德这样,如此牛逼的人物存在,朱高炽也很服气,的确是文明之光。
质疑嘛。
不是说鼓励质疑么。
大胆质疑。
小心求证。
方为科学。
简而言之,朱高炽派去的学者们,并没有找到三百万字的翻译本,别说三百万字,超过十万字的书籍都没有几本,相反,找到了大量中国古书籍翻译本。
各种数学方面的,还有天文学种种。
“有个叫做花拉子模的人,他写了不少的着作,有《花拉子模算术》,介绍了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
“还有一部《们尔热巴拉和阿尔穆卡巴拉》,意为还原与对消,暗示方程的两端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让人大开眼界,值得研究学习。”
“他还参与了测量地球圆周的计划,又监督七十位地理学家为哈里发马蒙制作世界地图。”
大明学者激动的说道。
“不着急。”
朱高炽安抚道。
看起来此行的收获,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这就很好。
文明需要交流,而不是固步自封。
中华文明虽伟大,但也需要牢记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哪怕是野蛮人,也需要研究和学习,万世万物都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