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高丽都司

那些女佣多半过上了比自己国内更好的生活,影响力巨大,多年来,导致无数的高丽男子也想前往大明。

可是并不被大明允许,只有使团,或者获得资格的商人和工匠,学者和权贵等才能前往大明,国外普通的老百姓并不会被放行。

协守兵团们的士兵,靠着这条路子,每个人都捞到了不少钱。

这样的日子,大家都很幸福。

一直到永乐九年掀起的纠察行动,逐渐扩张到山东,又从山东传入了高丽,引发了人们的危机意识。

涉及海外,都察院不敢查。

锦衣卫也不敢查。

查起来很容易,可要是闹出了事端,让高丽的形势变得恶化,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山东大案至今,年余的时间过去,才有了姜宾知的出现,算得上效率极其低下了。

姜宾知到了汉城,却让远在平安东道的总兵府敏感了起来。

谢贵年龄很大。

放在国内早过了致仕的阶段,一则谢贵自己不愿意放手,二则朝廷事情繁多,以及高丽复杂的局面,所以耽误了下来。

“叔叔,我们怎么办。”

大着肚子的中年人忧虑道。

看着侄儿的体态,谢贵内心感叹,当年的的侄儿也算是一表人才,这才多少年啊,已经变成了这般的模样。

小主,

“看着办吧。”

听到叔叔消极的说法,中年人急了起来。

以前的叔叔可不是这样。

不光叔叔的财富,还有自己的财富,这些年来,中年人一直想着办法转移回国内。

自古以来。

例如唐朝。

唐朝建立了很多的都护府,西域的军镇们,想要把捞的钱财带回国内,最大的敌人就是第一道关隘,通关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今也是如此。

无论陆路还是海路,检查都很严格,一般的夹带也不是做不到,可他们的财富太多了,上百车都运不完。

不光中年人着急,协守兵团的士兵们也很忧虑。

各色各样的传闻,已经让这支原本高丽实力最强的军队失去了战心,人们都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财富回国。

士兵们也会捞钱。

关隘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可是协守兵团的士兵们,捞的钱太多了,而且都是走私人口带来的财富,如何过关,人人都在讨论。

甚至有人想出了主意,把金银融了,制造成枪头,至于其他的珍品,开始在市场上售卖。

“这样的军队,能打什么仗啊。”

谢贵向侄儿笑道。

听到叔叔的话,侄儿莫名的看着叔叔,仿佛不认识了眼前的老人,难道叔叔真的放弃了,把命运交给别人吗。

直到有一天。

大明的燕字旗突然出现在了协守兵团的驻地。

士兵们看到了印象里的燕字旗,内心突然被狠狠的撞击了。

“大明。”

一名军官下意识的吼道。

“威武!”

士兵们大声的回着呐喊,齐刷刷的行军礼,每名士兵站的笔直,接受大明上使的检阅,看到了这一切的谢贵,骄傲的闭上了眼睛。

大明永乐十年六月。

大明驻高丽总兵谢贵老将军突然病逝。

大明威武。

燕字旗的出现,仿佛锅盖,就这么轻易的扑灭了油锅里的大火。

一切悄无声息。

意外又不意外。

商人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哪怕并不是很完美,例如原本所想的价格,被大明压的很低,在许多人眼里,朝廷吃他们的利润呢。

那海关收的高额关税,令很多商人们遗憾。

国内的煤矿商人也不是很满意,他们没有在高丽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过呢,高丽的商人们的煤矿,的确没有冲击到他们,所以也就捏着鼻子接受。

大量的高丽两班勋臣,得到了姜宾知的承诺,他们在大明的财富将会得到保护。

新的军队重新驻扎在高丽。

原协守兵团解散。

高丽北王正式递交内附奏疏,高丽国王没有反对,高丽南王大发雷霆,无力的在自家府中摔了一地的大明瓷器。

姜宾知做到了。

一张口抵得十万兵。

回国后的姜宾知很低调,开口常言,“大明威武,并不是在下之功。”

谦虚的姜宾知,得到了他的回报。

第一任高丽都司总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