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诗录至此,两腋生风,茶通仙灵的吃茶境界已然道出。”

“呵呵,好,好一个茶之境。”大老板称赞道。

以茶托隐寄志也有之。晚唐以后饮茶的风气,由唐的“酒仙醉士”转化到宋的“茶仙茗痴”。

酒朝渐退,逐步饮茶超过饮酒,成为宋代日常生活的第一大饮料。文人所写的茶诗甚至超过了酒诗:以茶赋闲、以茶托隐、以茶寄傲、以茶明志。

茶文化初始实为隐逸文化的缩影,而隐逸思想实为文人士大夫习老庄的结晶,因为隐者多为道者,而道士是隐逸队伍的主干。

文人士大夫一方面渴望入仕有成,一方面爱好隐居,渴求逍遥长生。与道士交往是时尚也是情操,更能显示高洁不俗。而品茶清饮,正是道士们崇尚自然、和合贵生、返朴归真的人生宗趣。

以茶喻丹示道。全真派的兴起,则辟径朝着以茶悟道、以茶入静、以茶养生、以茶喻丹的方向发展。

如王重阳祖师在《请史四哥啜茶》诗中云:“木金间隔并无邪,邪正其心趁彩霞,段段接生云外物,牛儿回首的新茶。”

这首茶诗借焙火煎茶,内涵隐秘:金水烹木茶,自然相交,升降相接,其气传透,结出金丹,茶、水、火、盛器(壶、杯)仿佛构成炼丹的象征要素。

一次成功的烹茶,就是一次外丹烧炼、内丹修炼的过程。这是道教咏茶诗的真意,也是全真道茶诗的统领之作,以此意看其他全真茶诗就会迎刃而解。

东方宇继续道:“大老板,这“茶文化”若从狭义上看,毕竟只是一种器物层面的文化,而“道教文化”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

“茶”字拆开即为“人在草木中”,说明茶作为“物”,一定是在为“人”或主体的使用当中才开显出丰富、深邃的文化意蕴的,才能充分体现出人化自然、自然人化的思想,即所谓“我与天地同根、与万物一体”的“天人合一”。

道教在同“茶文化”的互动中为其注入了带有道教文化特色的独特印记,有些甚至已成为“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足可见中国文化中的“茶”与“道”之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其实,道教与茶不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之相契,全在“自然”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