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卫所制度的利弊

“陛下!”

户部尚书郁新站出来说道:“早在十几年前,平定云南之时,就有大量军户开始逃亡,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增加,即便朝廷已经严令禁止军户出逃,违者军法处置,但依旧遏制不住!”

“臣在户部算过一笔账,自卫所制度推行后,到洪武十五年左右,各地卫所开垦荒地,基本已经不靠朝廷补给,实在自给自足,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随着各地卫所越来越多,朝廷已经开始在军制上贴钱,且越来愈多,尤其以北方重镇卫所最多,直到去年,已经占据国家财政税收的两成之多!”

朱雄英听后冷冷说道:“钱花的越来越多,养的兵却越来越少,军田他们占着,还不用交税,士兵靠朝廷来养,好,真好,太好了!”

卫所编制为什么逐渐缩水,士兵为什么要逃跑,这些问题,朱雄英心知肚明。

卫所制度有利也有弊,开国那会儿,肯定是利大于弊,通过军屯的方式,大幅度降低养兵成本,所以老爷子曾经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当然,卫所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实现无人之地,还有新征服之地的最快实际占领。

往往以军事手段占据中心城池,然后拉拢住当地的士绅阶层,这个地方就算是朝廷的治下了。

既然占领了,就要驻兵,要驻兵就要先养兵,明初的时候,各地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一年税收才二百万两银子,压根不可能养多少兵。

而卫所制度,其他的不好说,至少能缓解粮秣的压力。

而且一个卫,并非简简单单的五千六百个大头兵在某个城池镇戍一方,一个卫并不是五千六百人,而是五千六百户人家。

他们每个军士都有自己的家庭,妻儿老小都在,当兵的去操练了,妻儿老小进行各种手工的经济生产,如种田,纺织,打铁等,这就是一个以军事为主的城镇。

最重要的是,这些军户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仍然是军户,而只需要一个孩子袭职接替父亲的军士身份,他的兄弟将以军属的身份仍然保持军户,但是他们不再有职业限制,种田经商还是读书科举全都可以。

朱雄英身边的大理寺卿陈迪,就是出身卫所户籍。

明朝后来很多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御史等高官都是军户出身。

还有,卫所制度快速融合云贵川湖等地区汉人之外的族人,使整个大明王朝的百姓更好的团结起来,也让各族对汉王朝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