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得罪遍布全天下的宗室们,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呐。
"大伴勿慌,朕心中有数。"良久,朱由校略有些疲惫的感叹声于暖阁内悠悠响起。
他没有料到,仅仅是一封尚未批红的奏本,便令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如临大敌。
可以想象,这奏本的内容若是被宗室们所知晓,将会惹来怎样的轩然大波。
紧握着手中奏本,年轻天子盯着不远处半开的窗柩,迟迟不发一语。
...
...
紫禁城中没有不通风的墙。
经过一夜的发酵,大理寺丞左光斗及吏部给事中杨涟的奏本内容终是闹得人尽皆知,瞬间便成为了朝野间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不少官员闻讯之后,竟是冒着被东林憎恨的风险,朝着这两位"东林君子"深施一礼。
为国为民者,永远值得人们尊重。
但也有不少官员,对左光斗及杨涟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二人的奏本不过是在哗众取宠。
毕竟这大明朝立国两百余年了,无论是靖难成功的成祖皇帝,亦或者御极四十余年的嘉靖皇帝,都不敢冒着得罪天下宗室的风险,实行这推恩之策。
如今的天子年仅十六,登基尚且不到半年,即便是诛杀了几名试图犯上作乱的勋贵,并将"失察"的大同代王废为庶人,但也绝不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宗室。
不过在众说纷纭之下,迁居仁寿宫的郑贵妃却是有些坐不住了,此起彼伏的呼喝声不绝于耳。
"朱由校,朱由校那头狼崽子,还没有将弹劾常恂的奏本驳回?!"幽静的宫殿中,披头散发的郑贵妃全然不复昔日的雍容华贵,好似市井间的泼妇,歇斯底里的咆哮着。
听闻眼前妇人对于天子大不敬的称谓,宫殿中的宫娥内侍均是心惊肉跳,却又不敢争辩。
自从迁居仁寿宫之后,曾经高高在上的郑贵妃便是跌下了神坛,连带着他们这些从旁伺候的宫娥内侍们也是受到了"冷落",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