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零八章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八月初,就在狄青攻打交趾,势如破竹的时候,此时的大宋民间,却又是另外一幅景象。
景佑四年官员改制,到如今庆历五年,九年时间,朝廷已经进行了五轮新政。
每一轮新政都如同对症下药一样,一点一点地开始祛除身体顽疾。
今年的最后一次新政,针对的是大宋方方面面。
而且持续时间将会非常长,可能各类政策发布,需要一两年之久,不像之前新政,都是一次性发布。
从第一个新政内容,宋代版本的文言简化运动开始,如今已经是第二个内容——摊丁入亩。
汴梁城外,广袤的农田沃野千里,自从朝廷这些年大力修缮水利设施以来,很多荒芜的土地逐渐变成耕田,大宋耕田数量进一步剧增。
赤仓镇位于开封以南四十余里处,东面便是陈留县,因在蔡河沿岸,南来北往的船只颇多,消息也是最为灵通。
此刻三名县衙的捕快带上了一叠叠纸,一桶浆糊,来到镇口的告示牌前,开始张贴告示。
“又有新公事了,快来看看。”
“役兄,朝廷又有什么新告示了?能跟咱们说说吗?”
“这告示简单易懂,你们自己看就是了,我们还得去另外几个村子呢。”
“好吧。”
等衙役们离开,周围百姓们顿时涌上来。
“告示上说了什么?”
“朱秀才来了。”
“咦?我好像看得懂这告示。”
“我也看得懂。”
“那你们倒是快说说啊。”
不等朱秀才过来,大多数不识字的百姓就对那几个看得懂的百姓催促道。
还是那句话,古代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富五车,各种典故倒背如流,有的基本文言文能够看懂,还有的则勉强认字。
而大多数人则完全不识字,至少在后世我国开启全国性大规模扫盲班之前,古代的识字率一直处于很低的状况。
那些勉强认得几个字的很难看得懂文言文,但此时他们却发现自己看得懂公告了。
因为现在写的公告都是白话,也称为民间俚语。
从六月份开始,朝廷规定一切公文都必须以白话形式书写,这两个月来虽然地方官府偶尔也会发布一些地方性政策,但实际上并未普及。
毕竟朝廷没有大范围发公告,因此还是有很多地方不知道这件事,直到今天朝廷再次发布全国性公告才得知公文形式变了。
“上面说,朝廷决定正式取消丁税,摊丁入亩,以后按照个人名下拥有的土地稍微多增加一点赋税,就算是丁税了,以后丁口再也无需交税。”
很快就有人把公文念了出来。
登时引起一片热议。
“这是啥意思啊?”
“笨啊,意思是你每年就不要为你家那几个孩子纳赋税了,你自己也不用纳了。”
“不用纳税了?这太好了。”
“不是什么都不纳,是丁口税不纳,你的田税还要继续纳。”
“哦。”
“这上面还说统计局和户口局要全县普查人口,所有隐瞒的人口和土地需要主动上报,一旦被查出来,将有一定处罚。”
“那这样的话,我得去我孩子小姨家把孩子接回来,为了避开丁税,我藏了四个孩子。”
“.你厉害。”
“但这摊丁入亩,是不是把丁税放在田亩税里了?田亩税会提高多少?”
“上面说提高的不多,按照每家丁口计算,最高到十成。”
“那还不高?”
“这不是总税,是你原来交税的十成。意思是伱以后不管生多少孩子,也就高十成而已,以前你家有两个孩子,光丁税都比这个多了。”
周围人议论纷纷,有的立即回去奔走相告,把无需再纳丁税的消息告知远近亲邻。
有的在那计算自家丁口每年要纳多少税,看看新税是否划算。
还有的则马上行动起来,把藏匿的孩子带出来准备上报给统计局,然后到户口局上户口。
而人群当中亦有富户的奴仆,迅速把消息传了回去。
摊丁入亩对于底层百姓和自耕农来说自然是件好事,因为他们人多地少,减少了摊派的税务,以后就不用再为丁口税收发愁。
可对于富户来说就不同了。
一家富户算你十房太太,生儿子三十个,丁税又能交多少?
然而他们的土地动则数千亩,数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