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认为法界无相,万物一体。止观是主要修行方式。三论宗因研究《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而着称。主张世间、出世间的万有诸法,是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 [102]。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隋朝早期佛教进入极盛阶段,这是因为皇帝与佛教的渊源密切。北周武帝灭佛时,智仙隐藏在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 [99],所以积极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学,佛教一度成为隋朝国教。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刚即位,招请隐居僧侣出山,号召佛徒“为国行道”,并且听任人民出家。隋文帝还改变后周镇压佛教的政策,诏令全国恢复佛教。听任民众出家,鼓励建造佛像,由官方组织抄写佛教经典保存于寺院。在他当皇帝的二十多年间,度僧尼23万人,立寺3792所,写经46藏,卷,造像躯。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隋文帝崇佛政策的带动下,“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佛教经典如此之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172]隋炀帝时,朝廷对佛教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隋炀帝还向天台宗智者大师受戒,成为佛家弟子 [100]。
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隋文帝十分崇佛,仅头两次在各州兴建舍利佛塔就有83所之多,其中以大兴善寺最有名 [103]。又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修治旧经四百部。隋炀帝修治旧经六百十二藏,二万九千余部,成立翻经馆及翻经学士,下令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共译经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 [104]。
然而皇帝也对佛教严加控制,例如江南区域远离中原,儒家思想的束缚影响较小,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故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171]隋朝把江南佛教有影响的名士集中起来,以便支配,并下令“沙门致敬王者”。
道教
尽管道教在争地位高低时反对佛教,但统治阶级对宗教信仰,基本上是采取调和态度的,不仅道、佛两个宗教可以调和,而且宗教与儒学也可以调和。南朝着名道士陶弘景不赞成梁武帝重佛轻道,在所作《茅山长沙馆碑》里却说“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意思是三教都有理,不必互相排斥。南齐名士张融遗嘱,要家人给他左手拿《孝经》、《老子》,右手拿《小品法华经》。陶弘景受佛教五大戒,遗嘱要尸体着道士冠服,上面覆盖大袈裟;明器有车马(汉人旧俗);道人(僧)、道士都在门中作法事,道人在左边,道士在右边。他们要求的饰终仪式,正反映对三教的调和思想。隋文帝依据这种传统思想,表示三教并重,实际是重佛轻道尤轻儒。隋炀帝居东、西两都或出游,总有僧、尼、道士、女官(女冠,女道士)随从,称为四道场。他想从道士得到长生药,令道士潘诞炼金丹,六年不成。他责问潘诞。潘诞说,要有童男女胆汁骨髓各三斛六斗,可以炼成。他听了发怒,杀潘诞。 [101]
艺术
播报
编辑
绘画
隋朝的绘画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杰出的画家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等20多人。展子虔以画台阁、车马、人物见长,他的《游春图》是中国国内已知的现存最古的名画,被认为是山水画的始祖。 [138]
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同时被召人朝,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新的风格。他们除画寺院壁画外,还画卷轴画,专长于人物、车马、楼阁及山水配景。现存展子虔的惟一遗作《游春图》,是用勾勒刷法,着大青绿,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161]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139]画中山水占了重要的地位,反映出山水画独立发展的趋向。元代汤垕所着的《画鉴》,指出《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始祖。 [161]
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都是隋朝的宗教画家。他们曾经同时在长安光明寺小塔作壁画,郑画东壁、北壁,田画西壁、南壁,杨画外面四壁,当时人称为“三绝”。有一次郑法士要求看杨契丹画稿,杨引郑至朝堂,指着宫殿、人物、车马说:“此是吾画本也。”可见他们的画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是很强的。于阗(今新疆和田)画家尉迟跋质那,当时人称他为“大尉迟” [140]善画西域人物,画面上有阴影晕染,即所谓“凹凸法”。这种画法始于南朝的画家张僧繇,对后来的绘画影响很大。 [161]
书法
展子虔·《游春图》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着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音乐
隋朝的音乐,初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宫廷乐歌。也都杂有“胡声”。隋平陈后,得宋、齐的旧乐,设置清商署来管理。场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至于乐器如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筚篥、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 [141] [160]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七音而非五音而已 [142]。
隋朝的音乐家有牛弘、郑译、万宝常等。而着名的是万宝常,他原是后梁人,跟父亲归降北齐,后来他的父亲想要逃回江南而被杀,他也被没人官府充当乐户,过着奴隶的生活。到隋朝时,他曾指出郑译所作音乐的缺点。他还写成《乐谱》64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造。后来万宝常因受到大官僚苏威等人的排斥,得病饿死。临死时,由于气愤,遂烧去自己的着作,只被人抢出一小部分。 [160]
何妥也是隋朝着名的音乐家。何妥是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人,他还擅长哲学。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制定正乐,当时诸重臣议论纷纷,万宝常也参与讨论,然而一时没有结果 [143]。最后何妥用计让隋文帝采用黄钟宫而解决了纠纷 [144]。何妥又为隋炀帝作御车“何妥车” [145]。着有《乐要》、《周易讲疏》等书籍。当时隋文帝受胡音与南朝“亡国之音”困扰,为了制定正乐召集牛弘、辛彦之与何妥等人整顿音乐,产生符合隋朝一统天下的国乐。当时重臣郑译、苏威与何妥等人讨论许久而没有定论 [143]。万宝常虽然表达意见,然而身份低下,其建议不被采用。不过他取得隋文帝的同意,以他所提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他的音乐在当时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士所宜行也。”《隋书·音乐志》也把八十四调误认为是郑译的理论,实际上这是万宝常的研究成果。
科技
播报
编辑
隋朝科技情况如下(右图为赵州桥):
赵州桥
科技
行业领域
详情
建筑
宫殿:宇文恺设计建造的观风行殿,是一座有轮子可移动的宫殿。 [81] [83]
桥梁: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大型单孔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83]1966年的邢台地震,大桥依然屹立在洨河之上。赵州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光辉范例。 [138]
宫禁戍卫:何稠设计的“六合城”安装了自动报警装置,还有能转向的机弩,自动瞄准发射。
手工
隋炀帝命人照密友柳拚的模样做了一个木偶机器人,装上机关,木偶能坐能站还会磕头。
隋炀帝命人在紫微城观文殿前造了十四间奢华的图书室,其门窗可自动开合。 [82]
天文
刘焯制定《皇极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 [84]《皇极历》定岁差为75年差1°,换算成现在的度数为76.1年差1°,今测为每隔71.6年差1°,刘焯的计算已接近这个准确值。而当时欧洲还沿用100年差1的数据。 [138]
天文学家耿询发明了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观察天象很准确。 [138]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共七卷,文句非常浅近,便于传诵,当时成为初习天文学所必读的歌诀,非常流行,在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161]
以星历学知名的人,在隋朝还有庾季才、庾质 、卢太翼、萧吉和耿询等人。耿询原是南朝人,后被隋将王世积所俘,成为王世积的家奴。他曾向友人高智宝学习天文算术。他所造的浑天仪用水力转动,观察天象相当准确。隋文帝知道后,叫他充当官奴。他“作马上刻漏(计算时间的仪器),世称其妙”。到炀帝时,才放免为民。 [161]
印刷
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造出了各种彩色纸张。
数学
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的发明,后发展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医学
隋朝史书记载了最早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误认为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Willis约早千余年。
一代名医巢元方着《诸病源侯论》,总结了魏晋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病因学和“证侯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描述,成为中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着。《诸病源候论》,共50卷,内分67门,1720目。该书论述了多种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诊断和预防,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病理学专着。从该书可见,隋代医学家对多种疾病源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隋朝已发明并推行过人工流产、肠吻合、血管结扎和拔牙等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 [138]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族
播报
编辑
汉族
自十六国时起,黄河流域汉族民众长期遭受非汉族统治者的歧视和虐待,要求恢复汉族政权。汉士族也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政治地位。曾经取得统治权的各族,失势后陆续融合到汉族里,与汉族成为一体,政治要求也就一致了。宇文氏成立政权,主要依靠汉族,本身并无宇文部落作根基。周武帝灭北齐后,汉族势力更有极大的增加。 [175]
隋文帝父亲杨忠,系出华阴杨氏,是士族中高门,宗兵(杨氏私兵)多至三千人。这些条件使得一群关西士人在周宣帝临死时,便合谋引他入宫辅政,总揽大权。他的主要谋士李德林和高颎(音窘 jiǒng) 都是山东士人,他通过二人取得山东士族的支持。581年,隋文帝灭周,建立隋朝。隋文帝在辅政时,革除周宣帝所行暴政,删削《刑经圣制》,改作《刑书要制》,用法较为宽大。又令汉人各复本姓,废弃宇文泰所给鲜卑姓。这都是符合汉族人愿望的。周臣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起兵反抗,都很快被消灭,因为隋文帝已获得民众的归心。他即帝位后,首先取消北周官制,恢复汉、魏官制。宇文泰定官制,模仿《周礼》,表示上继西周,实际是想行用一种与汉,魏官制完全隔绝的制度,同时令百官穿着鲜卑服装,称呼鲜卑姓字(如隋文帝姓普六如,字那罗延),希望汉族在复古形式下,逐渐鲜卑化。隋文帝恢复汉、魏官制,就是表示真正恢复了汉族政权。 [175]
突厥
参见:隋与突厥之战
突厥人的骑兵装扮
突厥沙钵略可汗因其妻为北周千金公主,以为北周复仇为借口,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于十二月攻占临榆镇。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开皇二年(582年)春,杨坚调整部署,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并不断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突厥。在元景山部击败陈将陆纶水军,攻占损口、沌阳,南朝陈被迫归还胡墅、遣使请和后,又诏令高颎撤军,与陈朝结好,准备发兵北击突厥。杨坚利用突厥各可汗间的矛盾,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建议,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先后派出使臣结好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沙钵略之弟),以分化、削弱沙钵略的力量。 [105]
开皇二年(582年)五月,沙钵略可汗率本部与阿波可汗等各可汗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军曾分别在马邑、可洛峐击败来犯突厥军,但未能阻止其攻势。十二月,突厥大军深入到武威、金城、天水、上郡、弘化、延安等地,大掠牲畜、财物等。在周桨之战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后,突厥达头可汗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长孙晟乘机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 [105]
隋朝经三年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反攻准备;而突厥则因隋之分化、离间政策,内部矛盾加深,加以灾荒严重,其势愈加不利。三年春,沙钵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四月上旬,杨坚下达“清边制胜”诏令,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人分道反击突厥,以从根本上击破沙钵略,稳固北部边防。隋军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灵州、和龙等地各个击败突厥各部,并乘机说服阿波可汗归隋,进一步促成突厥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四年春,达头可汗降服于隋。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和阿波军不断攻击,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105]
契丹
大业元年(605年),因契丹人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讨伐契丹。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行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句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小主,
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胜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招集百官高兴地说:“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推)举之。”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堪称有勇有谋。这样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古人云:“以蛮夷伐蛮夷”计之上者也。隋炀帝只派一人,就取得俘获敌人四万人的辉煌战果。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把中国“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极至。
高句丽
高句丽壁画
高句丽位于东北亚,隋灭南朝陈后,高句丽平原王即备战防御隋军来犯。开皇十七年(598年)高句丽婴阳王率众万余人攻辽西。隋文帝借此发动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然而路徒险恶,死伤惨重,隋文帝只好退兵。随后婴阳王遣使请和,双方和平。
后来隋炀帝继续走隋文帝受挫的旧路,大业三年(607年)由于高句丽与突厥联盟,隋炀帝于大业八年(612年)、大业九年(613年)与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
百济于隋文帝开皇初年遣使入隋,封为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 [120]。隋灭南朝陈时,有战船漂入海中,百济供给丰厚物资送回,并派使祝贺隋朝统一。隋炀帝攻高句丽时,百济亦曾在境内调动军,声言会协助隋军,实际上却是对高句丽保持友好,有意在两国之间图。新罗于开皇十四年(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 [121]。
隋炀帝在镇压杨玄感起兵后,不顾内外危机四伏,于大业十年发动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二月,隋炀帝下诏复征天下兵,百道俱进。三月,幸涿郡。七月,到达怀远镇时,由于国内纷乱,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在毕奢城(今辽宁大连金州区)大败高句丽军,并乘胜向平壤进发。时高句丽因连年倾国之力与隋朝作战,已困弊不堪,无力再战,又见隋军突破重重防线,高元大惧,乃遣使请降,并将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明帝接受了高元的投降,且国内烽烟四起,遂于八月初四班师还朝。
琉球
隋代琉球可能是琉球群岛,也可能是台湾岛及澎湖群岛,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曾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琉球。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琉球去招降,琉球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棱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琉球国。
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琉球国,陈棱率大军顺利登岸。陈棱曾经从南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琉球语,于是陈棱派其招抚。琉球不从,拒抗隋军。陈棱命张镇周为先锋进攻琉球人。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棱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琉球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棱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至琉球国都。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琉球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攻拔之。隋军斩杀了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琉球的宫室。“二月乙巳,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口。” [106-107]陈棱把琉球俘虏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琉球俘虏赏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伊吾
大业四年(608年)冬,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明帝喜爱。隋炀帝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 [108]
薛世雄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集兵进攻伊吾国。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顾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此时正直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裴世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伊吾耳。 [109]”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隋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正议大夫,并赐物二千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吐谷浑
参见:隋与吐谷浑之战
吐谷浑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
负责西域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高昌,鄯善,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大业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明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吐谷浑时期的青海丝路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再次运用“以胡制胡”之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向东逃走,逃入西平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明帝派遣安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宇文述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临羌城,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胆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三千余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人,虏男女四千口而回师。
大业五年(609年),明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明帝命令刘权继续率军进攻占吐谷浑,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并在赤水大破吐谷浑,击溃吐谷浑军主力。伏允率众保覆袁川。明帝分命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四面围之。吐谷浑可汗伏允仅仅率数十骑潜藏于泥岭之中而逃走,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来归降,其中六万余人被斩杀。
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的征服、占领了吐谷浑。彻底的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 [110]隋书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外交
播报
编辑
参见:朝贡、遣隋使
万国来朝
隋朝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杨广即位后,奉行的对外政策是:“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114]在他恩威并施的着力经营下,四夷归顺,八方来朝。 [115-116]大业年间,隋炀帝为了宣扬国威,对外开放,隋与西域、中亚地区、南洋诸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联系密切,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38]
大业二年(606年)突厥启民可汗染干来东京洛阳朝贺后,“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 [6]在西域的44个酋长国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 [117]北面的突厥、契丹,东面的高丽、百济、新罗、倭国,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政权,也先后遣使来洛阳朝觐通好。一时东京洛阳使节纷至,胡商云集,店肆林立,成为世界中心,“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118]隋炀帝对此也颇为自得。 [119]但在阔气排场之下,则是对民脂民膏的大肆挥霍和人民负担的急剧加重。
交往范围
西域、中亚
隋与西域、中亚地区的交通颇为发达,比西汉的“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发展。以敦煌为总出发点,通往西域中亚的道路有三条:一条是北道,即天山北路。从伊吾(今新疆哈密)经突厥可汗庭(今巴尔喀什湖南),渡北流河水(今中亚锡尔河)到拂菻国(今叙利亚)。一条是中道、即天山南路北道。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经焉耆、龟兹(今库车)、疏勒,过葱岭(帕米尔),由中亚到波斯(今伊朗)。一条是南道,即天山南路的南道。从鄯善经于阗(今和田)过葱岭到北婆罗门(今印度北部)。隋炀帝时,曾深李是出使波斯。后来又深韦节、杜行满出使中亚各国。当时,西城商人多至张掖交易。隋炀帝令裴矩前往武威和张掖设立驿馆。按待西城商人和使者。大业中,中亚、西亚地区30余国相率遣使翻贡。可见隋朝的强盛和影响之深远。隋朝特设西域校尉,专门接待他们。 [159]
东南亚
隋朝时,与南洋诸国的关系也有发展。当时,隋朝以南海(今广州)为主要进出口岸,与南洋各国发展海上贸易。东南亚各国的商人云集南海。隋与林邑(今越南)来往较多,仁寿年间双方发生过战争,但大部分时间友好相处,林邑使者来隋朝贡不绝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今泰国),受到赤土国十分隆重的接待。这是中国与赤土联系的最早记载。此后,赤土、真腊(今柬埔寨)、婆利(婆罗洲)等十余国先后遣使来隋,受到隋朝热情接待。 [159]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且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征伐林邑,在此之前刘方已平定交趾。
大业元年(605年)一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据南岸立栏栅,意图阻止隋军渡江。刘方命令兵士盛举旗帜,雄击金鼓而进。隋军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强大的阵势与军威完全把林邑人惊惧了从而溃逃。刘方随即指挥大军渡过阇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着大象,从四面八方围聚而来。妄图与隋军决战,威震住隋军。刘方忙命令士兵们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被纷纷射中受伤而溃乱逃跑,林邑人的军阵被受伤的大象践踏冲乱。刘方乘势指挥精锐之兵发起进攻,林邑军溃散。隋大军全线发起猛攻,大获全胜,只是抓着的俘虏就以万计。此次战役波澜壮阔场面宏大,隋军骁勇善战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刘方率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战无不胜。于是济区粟,度六里,前后逢贼,每战必擒。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人又据险为栅,被击破之。并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随后隋军又向南追击了八天,终于抵达林邑人的国都。夏季,四月,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率隋军进入林邑都城,缴获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庙主牌位十八枚。“获其庙主金人,污其宫室,刻石纪功而还。”刘方命令刻石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
隋军此次过于深入南方,作战长达数月之久,从冬季打到夏季。班师回朝途中正处炎热的夏季,隋军士兵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加上长途跋涉,士兵们很多染上疾病,死去十之四、五。刘方将军也染上了病不幸死在回军途中。杨广得知消息后痛心为之惋惜,下诏褒奖赞美刘方将军。诏曰:“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湍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鲵尽殪,巢穴咸倾,役不再劳,肃清海外。致身王事,诚绩可嘉,可赠上柱国、卢国公。”
东亚
隋朝初期,朝鲜半岛三国高丽、百济和新罗都是其藩属国,它们通使朝贡,接受册封。日本也有非经常性的通贡往来,不过它在与隋皇朝的交往中,往往不愿被视为藩属国家,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122]
一、朝鲜
隋时,朝鲜半岛有高丽、新罗、百济三国分立。开皇初年,高丽王高汤每年遣使人隋,关系友好,隋文帝加封高汤为大将军、高丽王。隋平陈以后,双方关系疏远。开皇末年和大业年间隋与高丽曾发生战争。但隋朝与新罗、百济基本维持和平友好关系。开皇初,百济王余昌遣使来隋贡方物,隋文帝加封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大业年间也常遣使来隋。开皇中,新罗王金真平遣使来隋贡方物,隋文帝加封金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大业年间每年遣使朝贡。 [159]
二、倭国
隋朝与倭国(日本)的关系也有发展。开皇二十年(600年)倭国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来隋。大业三年(607年)多利思比现又遣使者小野妹子来隋朝贡,并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次年,场帝派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受到隆重款待。以后倭国又派展者随裴世清返阴贡方物。这样的友好往来,增进了两国的友谊。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159]
欧洲
隋朝还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打通丝绸之路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的商品还远销欧洲,罗马、波斯等许多西亚、欧洲国家的商人居住在大兴城,很多欧洲国家的使节前往大兴城朝拜。 [123]
皇帝世系
播报
编辑
隋朝皇帝世系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画像
太祖
武元皇帝
杨忠
-
-
-
高祖
文皇帝
杨坚
581-604
开皇581-600
仁寿601-604
隋文帝杨坚
世祖
明皇帝
闵皇帝
炀皇帝
杨广
604-618
大业605-618
隋炀帝杨广
世宗
孝成皇帝
杨昭
-
-
-
-
恭皇帝
杨侑
617-618(177天)
义宁617-618
-
-
-
杨浩
618
大业618(未改元)
-
-
恭皇帝
杨侗
618-619(336天)
皇泰618-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