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典校都尉便是高祖本人,继任者只知道是皇室中哪个王爷兼任着,却不知道是谁。但其实也有迹可循,能担任典校都尉的只有大宁宗亲诸王,且都是卓尔不群,德才兼备之人,延续至本朝皇帝,老道儿大抵可料定,淮北王上官允最有可能。”
“六哥?”上官杰一愣,问道:“你怎么知道是六哥?”
鱼向东顿了顿身,答道:“先帝曾评淮北王‘忠孝精诚、沉静刚毅’,他是担任典校都尉最佳人选。
当初皇后甄北风计杀太子,朝中有人要立淮北王上官允为皇太弟,被他毫无道理坚决拒绝。因为一旦做了典校都尉,就不能为帝,这也是铁律。
后来,赵王有篡权叛逆之心,淮北王只在洛京振臂一呼,响应者群集。那么短的时间里,如若不是校事卫暗中帮助,是不可能在重兵严防的洛京做得到的。
再者,自从淮北王和他的两个儿子身死之后,便再也没有命令从校事卫中枢发出。假以时日,这校事卫八成是要消匿于无形,老道儿方才敢将这秘密说于王爷、王妃知道。”
萧彦儿听完后,叹道:“汉人就是心眼多,世祖以后,这校事卫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机构,既然淮北王已身死,消匿了也罢。”
上官杰心里却是震惊,不为别的,那典校都尉梁王已经传给了自己,除了梁王和三哥,谁也不知。如今面对这么复杂的局势,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用;交给鱼向东是不行的,他不是皇室,有悖祖训。
鱼向东却道:“王妃此言差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校事卫一些情报技巧非常有效。有了情报,我们才能了解对手的套路,方使心中有数。老道儿请令,组建隶属于我们自己的校事卫,肮脏龌龊之事可以不做,但刺探、传递情报必不可少。”
萧彦儿心下权衡,鱼向东的提议固然不错,但就怕一旦他自己组建的校事卫得势,权力太大,将来谁能遏制得住。王爷痴傻,到时候哪里管得住。
上官杰却点了点头,道:“那就自己建一个,但是孤管不了,事情一多就头疼。”
鱼向东暗自领会,便道:“请王爷指定一个主事之人,掌生杀予夺大权,老道儿为辅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