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杨平扯着脖子道,“我不回!好不容易把日子过好了,回去干啥?还得从头开始折腾!”

“我也不回!”张根子道,“我原先在苍州也没多少地,房子也破旧,回去就算有补贴也比不上现在,”

“这几年我房子扩建了,地也买了十六亩,儿子又生了一个,日子过得滋润稳当的,我回去干啥,又不是傻子!”

“就是!我也不回,家都安在这里了,就这样过吧!”

村长认真听着,一圈下来年轻人基本没人愿意再回去,

年纪大一些的老人倒是十分想回去,毕竟是生养自己的故土,

他们在清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将那里视作家乡,晚年了想落叶归根。

这就导致一个家庭里若有老人,便有两个意见,老的想回去,小的不愿意。

村长对这种情况十分理解,毕竟他内心里也是想回故土看看的,

但若让他放弃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家业,他也着实舍不得。

簇拥在一旁观望的村民们着急道,“这有什么好想的,肯定听年轻人的啊!”

“对!你们听年轻人的,家业都是年轻人在挣,老人家安心享福就成了,何必奔波受累跑回去!”

“就是,你们要是实在想家,大不了农闲的时候回去看一看,住一阵子再回来,日子好不容易过顺了,你们舍得放弃?”

本地村民一个个掏心掏肺的劝说,生怕他们真的不管不顾就搬走了。

这场景,哪还有一点当初排外的样子,

当初他们恨不得撵这群难民走,如今有机会了竟生怕他们离开。

实在是这群外来户太厉害,尤其是杨家,要是杨家也搬走,那得断了多少人的生计!

而且新村长也有本事,对谁都一视同仁,不记仇还带着他们这些本地人一同种菜,

仓河村从原先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附近最富裕的村子,这些都是他们外来户的功劳,

这时候要是人搬走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变回原来的穷乡僻壤!

杨晚一家当然不会回去,她们一家原先在清河村就没过什么好日子,也没有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