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流年匆匆,转眼间便过了三年。
大祁民富国强,海晏河清,一派繁荣景象。
异族之患也被宁川和陆家联手彻底解决,为大祁的版图拓宽了不少。
明韬在春闱中夺得头筹,更是在接下来的殿试中被当今圣上钦点为新科状元。
参与殿试的贡士当中,明韬的年纪最小,仅有十四岁,
这样一个毛头小子碾压各地的优秀学子,成为状元自然引来许多考生的不服。
大殿之上,虽无人敢挑明直说,但众考生看向明韬的眼神都带着怀疑的探究。
高位上的皇帝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轻笑一声,将明韬的试卷递给身旁的读卷官。
读卷官接过试卷朗声读了起来。
殿试只考策问,具体考察的是考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见解。
明韬年纪虽小,但出门游学近四年,走遍了大祁各个地方,对各个地方的民生发展有着清晰的认知,
比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们更加了解大祁的时政状况,
更加明白如今的大祁需要什么。
不同于别的考生在考卷上大篇幅的歌功颂德,拍天子马屁,空洞无物,
明韬的考卷简明扼要,一针见血。
每一句回答都直指问题核心,更是提出了可行性极强的建议。
读卷官将明韬的试卷通篇读下来,在场的三百号考生们皆埋下头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这当真是一个十四岁少年能有的见解与学识么?
人与人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皇帝自从看完明韬的考卷后便一直心潮澎湃,当即又临时出了几道题,
让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当即作答。
三人皆有真才实学,答的可圈可点,但综合下来,明韬是三人中答的最好最全面的。
状元,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