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汉魏兵错路对进 二将军会议西出

姜维惊问道:“羌人素与汉不睦,兄不避之,反欲寻之,却是何意?”

“哈哈,伯约勿急,正是汉羌不睦,方需如此,某入羌土,渡河还在其次也。盖陇右与羌临近,吾等如于此间活动,势难避之。今趁曹魏反应未及,吾等先入为主,与之接洽。届时或张或弛,如得结好,自是妙极。纵然不能,重挫其锐,却好过日后多线作战也。”

“然则其如郭淮已出何?”姜维道出心中的顾虑。

郭淮毫无保留的大举行动,就好比是随时能插在汉军侧腰上的一把利剑。只有渡过黄河,才能解此倒悬。而只要过了黄河,此天险可与魏共之,届时欲攻欲守皆随心意,形势将大为好转。也就是说越早过黄河,汉军能越早掌握主动权。

对此独孤彻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郭淮兵现行何处?”

姜维倒是被这无厘头的一问给问住了。心道:郭淮人在洮阳已是几天前的信息了,你独孤彻掌握着一手情报源,如果你都不知道郭淮现在在哪,别人又如何知晓呢?

“如是伯约用兵,于洮阳寻吾不见,料得汉军反入羌土否?”独孤彻没有等他回答,而是又追问了一句。

“此际入羌土,如陷于缠斗,是腹背受敌也。寻常之人,断不为此!”姜维几乎是下意识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哈哈,然也。常人不为,吾便为之。”引出此话,独孤彻方才解释道:“吾料彼有马力倚仗,四方搜寻之下,吾行踪势难长久隐匿。一旦遭其追杀,反为渡半而击。吾等辎重繁多,无论得渡黄河与否,皆死路也。吾入羌土,郭淮生疑,纵得吾迹,亦有顾虑。且其行动突然,粮草难以为继,虽欲包夹,有心无力也。而待其辎重得续,吾已渡河矣。”

独孤彻的逻辑很简单:反正现在渡河风险过大,生机无多,还不如打个时间差,去国境线外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