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植树之余还有充足的牧草,牧民们也没有什么抗拒,比起之前的打打杀杀才能获得的一片牧场,在自己种植后反而不再需要打杀,牛羊都能喂饱,而马匹则是获得了更广阔的草原。
继而一个自己也是华夏一族的想法在教育部介入后有了一个种子。
孟子及徒弟们的教育才是重点,终于最啰嗦的儒家,把已经归附的河西走廊羌人、小肉质给说得明明白白的,甚至是很多父母都在自家未满15岁的小孩口中给翻译了一通国府政策: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狼尾草等牧场一年三收,割了还能割,自此我大秦已经是肉食自由,很大程度的肉食都是来自一些不肯归顺且还敢反抗的小股匈奴部族,
前两年,是游牧部族害怕大秦的武德而不得不进贡牛羊,此时此刻他们是真心实意的给大秦当起了新国人,牛羊无数,牛羊自然而然成了牧民能拿出来交换的商品,
随后才有了庄子在秦码头看到的那一幕,牛羊马都出现在市场,牛肉不再是奢侈品,当然这也仅限于秦人与山东猪国的贵族;因为得到了祁连山下的牧场,更是得到了大宛的汗血马,更是得到了漠北回归的小部族的蒙古小矮马,
在河西走廊,终于有了一个军马场——山丹军马场。这个马场,明哨、暗哨不计其数,当然这些都入了庄子眼中,或许只有资深的黑冰卫察觉到庄子的存在,
大部分明哨拿着千米狙击铳的锐士却不曾察觉,这个事情当然汇报给了军机处,当然狙击铳的那群锐士,如果真发现了,也不敢开火啊,毕竟那是先秦的法外庄子。
......
内燃机、电动车船、风车、充电桩、水泵、火炮、木鸢、火铳、望远镜、无需动力涡轮抽水机、电子管、黑火药、猛火油、猛火油提纯、曲辕犁、电动曲辕犁更新换代层出不穷,
生产工艺也不断改进,一大堆军用设备慢慢的也可以进入流水线生产,相对“落伍”的生产线随即转民用,工业部商里子及他们的官吏们接手了一大批半自动流水线,
在公输氷的支持下,裁汰下来的军用生产线得到了一次又一次魔改随机第一批有半自动到完全自动化的民用品生产线应运而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说完全自动化生产不大可行,国府给他们文书,更多是希望能招募农闲的民众进厂,再也没有所谓的贵贱之分,只要是国人,哪怕是进厂打打螺丝也不错。
大量的就业机会,让国人有了可以追求更好生活的憧憬,工具革新,自然而然是财货充足,这些都能更好的让曲辕犁全国性的推广,
继而让粮食产品能辐射到关中平原以外的所有耕地荒地,有了工具大批的荒地也得到了开垦。民以食为天的——食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遥远大陆的物种显得没有那么迫切了。
主粮能解决,随后自然而然就是衣服了,工业部更是有了迫切的任务,入蜀遍访学习蜀锦制作并尽快批量化自动化生产,继而对麻布、棉布也能进行革新,这是解决百姓穿衣、用丝绸相更深的草原换取良驹的本钱,
特种兵,除了强大的远程武器、近战武器、防御装甲、一人三马的龙驹,更需要的还是应对零下数十度的天山南北、北地冻土、白令海峡的御寒衣物。
虽然有些憨憨,却极其忠诚脑瓜也能思考且乐于尝试的黒柱子因纸张等系一列研发成功而功勋卓着,继而有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用棉花、皮甲、橡胶、绒毛制作一种能耐低温的紧凑服饰,至于如何做,国府也给不了多少建议,只能提供两个错不了的方向,一是填充并分隔缝合却依旧臃肿的羽绒、二是贴身弹性却可保温甚至是魔改到可以冬季潜水的泳衣,
保暖材料比起纸张艰难百倍,可黒柱子眼都不眨直接领命,至于河丫,因黒柱子多次不肯回家,河丫已经多次申请到义渠县山沟沟深处兵工厂秘密基地的随军家属常住的申请最终得到了批复同意。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更多的家属也得到了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