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苏家女子(中)

在立朝之初以及后来的动荡时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朝廷统治的作用。

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贪腐问题。

买官所花费的银两,即便当一辈子官也这是挣不回来的,并且作为候补官员暂时无法上任期间,更是连一文钱的俸禄都没有。

因此,为了尽快拿回“捐官”钱,许多捐官者都会选择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

至于什么为民请命、廉洁奉公,能做到的人实在凤毛菱角。除了得有丰厚的家底,自身也得有那个做官的头脑与手段。

苏家的每一代当家人,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的第一件事似乎永远都是惊天动地的。

苏天乙的这一举措,一下子触动了不知多少人的利益,断了他们的生财之道,可想而知实行起来何其艰难。

可她还是做到了,而且做的很漂亮。

其实对于朝廷“卖官”一事,皇帝的态度是可有可无。

如今的大顺早已不同于当初,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并不缺“纳捐”的银子应急。

可换一个角度看,谁又会嫌钱多呢。况且是历朝历代早就有的制度,也不是他大顺一时心血来潮定下的。

不过皇帝也意识到了纳捐产生的腐败问题,想要整治却一直没有适当的时机,可能也觉得为了这么件小事而大动干戈不值当。

当苏天乙提出来时,他有句的未尝不可。

令皇帝没想到的是,文武百官对此事的反应几乎是一边倒,反对的人数明显远远超过赞同以及态度中立之人的数量。

当权者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大多数人都想让他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他或许也就那么去做了。

可当大多数人极力阻止他做什么事的时候,反而使得他非常想去做这件事。

就在皇帝被激起了兴趣但还没有下定决心的时候,苏天乙遭遇了一场刺杀。

她带着一名幕僚微服出行的时候,被一伙蒙面人拦住了去路。

苏天乙本人一根汗毛都没少,但她身边的一个谋士却受了不轻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