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狱中囚犯,罪降一等。
死刑者可改为流放或坐监,轻犯很可能直接释放,以此来昭示皇恩浩荡。
多少年来都是如此。
苏天乙认为的确有改过自新的犯人,可也有极恶之徒,丝毫也没有悔改之心。
对于这种不分情况一概减轻处罚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属很不公平。
想要令世人感受皇恩,可以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免去一定时间的赋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当然,赋税是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若是全国性的减免,国库极有可能吃不消。
好在这样的盛事并不常有,偶尔为之倒也无甚妨碍,只是不宜时间过长,三个月比较合适,最长也不宜超过半年。
如此一来,最开心的莫过于老百姓了。
能少交几个月的税银,就好比多了一笔意外之财,日子也能好过些。
苏天乙所做的还不止这些。
在她的主导下,科举制度也有所变化。最重要的事,降低了参加科举的门槛。
原本依照朝廷的规定,奴仆、贱民、罪犯之子都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可苏天乙认为,既然是为了选拔人才,就不应该限制应试者的出身。
奴仆之中也有有识之士,贱民亦可能有远见卓识,罪犯之子说不准也能学富五车。
只要他们的人品没有问题,自身也没有作奸犯科,就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
况且要经过县试、府试,接着是院试,还有乡试,层层选拔下来才能参加京里的会试,而其中的佼佼者才有资格进行最后的殿试。
若是能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留到最后,却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出身而被剥夺了应试的机会,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损失,同时也是朝廷的损失。
择优者而取之,有能者而用之,这才是科举最初的目的。
没有人能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人家,若是因此就剥夺了他们入世的机会,从而令朝廷错失了难得的人才,未免可惜。
这件事自然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