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去了趟邕州,对邕州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依你之意,谁人比较合适?”
女帝撑着脑袋,看向陆槿一,眼神中充斥着玩味之色。
“回母皇,儿臣心中确有一人选,乃是邕州城的父母官,周黎周大人。儿臣与温大人前往邕州城之时,便听百姓所言,这位周大人是位心系百姓的好官。邕州总督失踪之后,他也积极整顿恢复邕州城。且儿臣在邕州的这段时日也发现,他确是一位有能力之人,儿臣以为,这样的臣子当得以重用。”
邕州总督已死,总督之位由底下官员上补替任,也无不可。
“陛下,老臣以为不妥。”
“官员升迁调派,自是该由吏部进行考察。就算如三殿下所说,总督之位由当地官员升迁,也当由吏部考察后方能决定。官员升迁调派非小事,三殿下刚入朝堂,许是不知其中利害。”
吏部尚书反驳的有理有据,最后又说了那番话,似是在说陆槿一将官员升迁调派一事当作儿戏一般。
“本殿下确实刚入朝堂,不似尚书大人这般老奸巨猾。尚书大人的意思,是在说本殿下把官员升迁调派一事当作儿戏吗?你怎知本殿下不是经过考察才向母皇举荐周大人的?”
陆槿一说着,掏出一本奏折般的东西,由周冲呈交到女帝案前。
“母皇,这是周大人在邕州任职期间的功绩,以及儿臣派人在百姓之中问询,百姓给予周大人的评价。”
“无论是能力,为官期间的作为,功绩,百姓中的口碑,周大人都比邕州总督还好。只是可惜,官大一级压死人,让周大人无所作为。母皇,儿臣以为,周大人堪当大任。还请母皇考虑一二。”
“就算三殿下并非儿戏,升迁调派也得吏部考核,并非有能力,百姓认可就可以当得。”
“那尚书大人以为,什么样的才合适?像之前邕州总督那样的人?”
“如果本殿下没有记错的话,前邕州总督就是经吏部考核之后派遣上任的吧?结果怎么样?”
“三殿下以为如何?人心是会变的,如何能在预料之内?三殿下如此替那周黎说话,难不成是有什么内情?”
“尚书大人觉得,那周黎与还能与我有什么首尾不成?”
“老臣并非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大殿之上你来我往的交锋,谁也不让谁,其余人等连插嘴的间隙都没有。
“够了!”
女帝任由两人吵了许久,眼看要越说越离谱了,这才开口制止。
“这是什么地方,你们二人是什么身份,如此像话吗?”
女帝斥责,两人这才停下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