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林程将李长州的话转述给二人,那叫须卜陀的大汉说了几句柏延语之后,就哈哈大笑起来。
“他笑什么?”李长州问道。
丘林程尴尬解释道:“须卜陀将军出征时就知道此次南来是回不去了,早将妻子和孩子都托付给自己的亲弟弟了。”
没想到这柏延人如此豁达,老婆孩子都能送人。李长州对丘林程又道:“如此,你等明日就可开始整军,三日之后我等将北上去往升郡。”
“去升郡?”丘林程不解,本以为李长州会用他们反攻柏延,没想到却是让他们去升郡。
“对,去升郡。我今晨刚收到的消息,你柏延大单于呼延石志已经放弃屯郡,返回大漠了。我已派人去收复屯郡九县之地。”
今日一早就有三眼盟的盟众来报,说柏延军得知上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领着残余几万人马仓惶逃回大漠了。
知道李长州无意让柏延降兵去对付柏延军,丘林程心中轻松,道:“若是对付乌垣,我等定效死力。”
李长州在这北河县整顿降兵之后,挑出不少相马饲马的人才。
由杨兴虎和丘林程率一部,从安郡出发往北去支援莫云螭部,自己则带着其余兵马北上屯郡,做出一副欲从屯郡之东直插入升郡腹地的样子。
不过收了屯郡九县,李长州并未急于进攻乌垣,只是拿出海量的种子,让各县种下,时值盛夏,若是再不下种,今年各地将因战事颗粒无收,等到入冬就麻烦了,必将有不少人因为饥荒南下。
另一面,麦成龙亲自北上而来,带着小公子的国书,请求让原泽国万民归附大池。李长州欣然接受,并许诺洛邑县留给洛家人自治。
大战之后,百姓或死或逃,留下了不少的空置田地,先派人重组这泽国三郡的官吏系统,同时从滨州调集粮食,发往各郡县的银行,以发粮食的名义进行户籍登记,学着滨州的模式,重划了田地。
三个月时间转瞬即过,三郡之地迎来丰收,因为多种的玉米土豆,产量大收期快。升郡却因连番战事导致粮食不够,百姓纷纷南逃。
李长州几月下来每日关注的都是民生问题,将士们闲来无事,在驻地搞起了军屯。
这乌垣部三面被围,也自觉收缩阵线,只偶尔派出兵马骚扰附近农户。经过几月的磨合,池国军和泽国降军以及柏延降军已经逐渐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因为当年怂恿吴守仁主建的大运河,在这战时就突显出用处来。国内的物资流通,以及滨州的物资运送,都靠着这条大运河,成了这三郡之地的大动脉。
让麦成龙领军往屯郡之东与乌垣对峙,李长州则将行署迁到了原泽都,改了名字叫新泽城。
张蒲送来十月滨西学宫的成绩单,李长州接过一看,一边倒的压制啊。前十名全是原泽国的降将,池国将领在前二十名只占了三席。李长州念着成绩单上的名字:“第一名朱成义,第二名国政,第三名伏授。这伏授是谁?”
闻李长州问话,张蒲答道:“是攻破北河时的降将,由陈蛟将军保举。”
李长州赞道:“不错,不错。”
继续往下看,第九名居然是国雅那个小丫头,看样子也挺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