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边境会不会有很多人为了给自己的好兄弟报仇,将怨恨对向皇帝?
例如那些战死者的家庭,他们的仇恨怎么办?
所以,议和这种事,不能皇帝提,得有人站出来推动局面。
曹谦德是个投机分子,杨宁也是个投机分子。
他们都是有野心的投机分子,且脑瓜子都转得很灵活。
可惜主战那面旗帜,已经被杨宁紧紧抓在手里了,曹谦德需要新的旗帜来拉拢自己的派系。
让这两个人斗,既可以达成江宁朝堂的权力平衡,还能保护一个单纯的首相去执行他的理想政策,又能让皇帝在事后的大局转变中,游刃有余。
“陛下!现在议和是人心所向!朝堂上下,一大半人其实都希望议和,此事交给臣去处理,若处理不好,臣提头来见!”
李彦没有表态,但换了一个话题道:“朕听说最近很多人对朝廷的银行新政有异议?”
曹谦德心中微微一颤,他突然想起另一件事。
听说皇帝四月抵达平原郡的时候,在长源县遇到了一件事,是梁家村放高利贷,背后牵涉到长源县令梁欢。
当时皇帝就派人去县衙门直接提人,由禁卫军押送京师,直接转交给了督察院做审理。
这事就发生在上个月,本身一个小小的县令犯了事,还不至于引起多大的反应,可许多人就是睡不着觉了。
曹谦德用非常委婉的语气说道:“陈匀认为现在的银行向民间借贷钱财实在太快,他担心民间无力偿还,最近京师和苏常的粮价都有所下降,有人分析就是银行向民间借贷推动自耕农提前购买布匹。这件事也被拿出来热议,一部分人认为银行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坏账,会引起巨大的麻烦。”
“朕不是想听你描述的,朕想听听你怎么看?”
“臣觉得陛下的银行新政肯定是仁政。”
“那不是朕提的,那是宋濂和沈彬提的,朕觉得很有道理,在他们的基础上稍作了一些改动。”
“是是是,在陛下的改动下,这个政策就是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