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朝会。
“荒唐,军国大事,岂能在乎一纸盟约?”
兵部尚书唾沫横飞,指着希鉴骂道。
希鉴神色不变,擦了擦脸上的唾沫,颇有些唾面自干的风度。
“梁楚乃盟国,如今趁盟国有难,我们发兵前去,与强盗何异?况且李正阳何等的英才,陆将军多次败于他手,也只有长公主能与他一较长短,如今长公主远在巴蜀,我们贸然出兵,万一招到了北府军的报复,他日该怎么办?”
希鉴刚说完,双方又开始骂成一团。
支持兵部尚书的,大多数都是行伍出身,自然谈不上风雅,指着支持希鉴的官员就开始骂了起来。
而支持希鉴的就风雅了许多,用宽大的袖子遮住面孔,挡住了迎面而来的口水,时不时的之乎者也。
气的这些大老粗更是暴怒,卷起袖子,就准备动手。
但是碍于陛下在上面,当然不敢动手,要不然被定个御前失仪的罪名,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御座上的楚帝有些无奈,看了看陆昭,只是他一脸的事不关己。
楚帝见状,刚刚大好的心情又开始郁闷起来。
自从林小莹离开郢都后,他心情一向不错,终于体验了大权在握感觉。
虽然以陆昭为首的江东氏族对他的政令并不以为意,但却少了当初刚继位时期那种如芒背刺的感觉。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林小莹终于彻底的击败了王扶风,占据了巴蜀,如此一来,楚国统一天下的希望终于露出了苗头。
并且巴蜀刚被占领,需要一个重要的人物坐镇,这种关键的地方,当然不能交给外人。
而皇室之中,也只有林小莹最为合适。
如此一来,林小莹就需要长期待在巴蜀了,楚帝当然巴不得她一辈子不要回来。
最近诸事顺利,唯一让楚帝头疼的,也就是辽国南下的事件了。
说来此事也有些滑稽,此事本来跟楚国没太大关系。
但是泗州都督陆德言听闻八万北府军全军覆没,当即在泗州整备大军,随后上表,准备趁此良机北上,拿下广阳道。
但这封奏表一到达郢都,顿时掀起了惊天骇浪。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以兵部尚书顾雍为首,认为此乃天赐良机,拥护陆德言出兵。
另一派以礼部尚书希鉴为首,认为楚梁两国结盟日久,如今梁军新丧,此时出兵,实在是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