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连长说道:“我们刚与李木心大队汇合,想研究分兵两路,一路去钱师傅住处,一路在半路伏击。李木心山寨先派出去的人,就赶回来报告,说鬼子撤走了,杀了钱师傅。李木心怕鬼子声东击西,大队人马又返回山寨,只带几个人去接师傅的灵柩。我们也就回来了。”
齐书记说道:“这也给我们提个醒,不能小看鬼子的情报收集能力。虽然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但为鬼子服务的汉奸不少。另外,日本浪人也很多,尤其在山东,特别是胶东地区。”
周连长脑子画了个问号,齐书记不负责鲁东片,这时为什么突然提鲁东?
周连长眼睛注意了四周,偷偷向齐书记伸出三个手指头,“他走了?”
齐书记知道他还关心山娃,也就是赵启山,便严肃地说道:
“忘掉他!还要咋呼刘德中,绝对不能向外说!”
周连长道:“这我清楚!”
周连长想着赵启山,赵启山也想同志们。
意外的相逢,又匆匆分别,让赵启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要完成复杂的重任:即要长期在军统潜伏,又要寻找哥哥王真,那是他最初的任务,更要同日本侵略者战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阵急驰,也该让马休息一下了,赵启山来到一个小溪边,甩蹬离鞍,牵马饮水。
又找人打听一下路,知道方向没错,具体位置到那再打听吧。
也不知道周连长和李木心,到底救出那个师傅没有?鬼子能找到李木心的师傅,也能找到李木心的妻子,到底余萍是否听他的话,离没离开余家大院呢?
其实,余萍已经离开了,悄悄地躲入县城,身边只有两个人,一个老婆子,一个贴身小丫头。
余萍是躲了起来,可余家大院现在却乱了套。
三舅派出的人回来报告,一小队日军,血洗了东边的李家大院。
三舅赶紧问起缘由。
原来,一小队鬼子,在一个翻译陪同下,来到李家大院。
鬼子前进,时刻保持警惕,都有战斗队形的,前面是三个尖兵,负责侦察和摸索前进。但在中国大地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中国抵抗并不如想像激烈,也滋生了骄横跋扈心态。
在李家大院门口,三个尖兵挺枪过来。二个门口守卫看到,来不及报告,立刻向天鸣枪示警。
三个鬼子尖兵,本来想缴二个门岗的枪,见门岗开枪,立即向门岗射击,当场打伤一个门岗。高架岗楼上的警卫,见自己伙有人中枪,举枪就射击,乒乒乓乓一阵乱枪,一个日本尖兵被打死了。
一个小队鬼子赶来,立刻架起迫击炮,向李家大院轰击。
这时李家大院,许多家眷已经离开,有进城的,有在村子土房居住的。在大院里,除了李老太爷,就是十几个拿枪的家丁,还有做事的婆子和一些丫头。
等李老太爷得到报告,想采取措施已经晚了。
别看一个小队鬼子,三四十人,却有三挺轻机枪,还有一门迫击炮,多具掷弹筒。一阵猛烈射击,李家大门被炸开了,架高的岗楼被炸掉了。十几个家丁,有的扔掉枪,跳墙逃跑。日军看到就射击,中弹的死了,侥幸的跑掉活了命。
日军冲进李家大院,不等李老太爷和管家说话,立刻被刺刀挑死。
那些婆子丫鬟,躲在各自屋里,吓作一团,最后几乎都被杀死了。据说,所有年轻一点的女性,都是被野兽般的日军,先奸后杀,无一幸免。
最后,日军或许是为泄愤,或许是为掩盖罪恶行径,一把火烧了李家大院。
有一个十几岁的长工,从小就被卖到李家。小孩有时淘气,经常藏这躲那。
在日本兵进院后,他迅速躲入一口废弃的井里。井底旁边,有一个洞,可以藏下一个人。
留在李家大院的人,除了二个翻墙侥幸逃掉的,只有这个躲井里的孩子,得以活了下来。
余父听到鬼子正向余家而来,不知道如何是好。管家三舅劝老爷,赶紧带着人,出后门,往山林里跑。
看着这偌大的家业,余老爷实在丢不下,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