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会想到娟子去延安?”
赵启山对刚才自己的判断,又产生怀疑,这么机密的事情,连梅琴都直接猜到了,那娟子、梅教官有多不谨慎?娟子确实去过延安,时间很短,甚至只能用小时计。娟子告诉赵启山,她只匆匆与胡民恩谈过话,见了眼镜首长。
或许,娟子与梅琴关系太好了吧。
梅琴摇头,“我就这么一想,只是一种感觉,也可能是梅教官,她给我的感觉。”
“看来梅教官对你们影响很大。”
“嗯,她是东南亚华侨,有正义感,留学欧洲,她技术好,我们都把她当姐姐。”
赵启山明白了,这个梅教官,没有受过严格特工培训,一定是匆忙之间,确定的人选,她具备极有利的外在条件,留学学电讯的人材。就像选娟子去东北一样,军统只看重她是台湾人,身份不用掩护,以本来面貌出现就行,从小把日本当母语说。但娟子的其它条件,尤其是性格,真不适应东北环境。
“你们这个姐姐,梅教官,她叫什么名字?”
梅琴嘲笑赵启山,“你整天守着妻子都聊啥?她不和你讲梅教官吗,你还不知道梅教官的名字,我都怀疑你们俩个,是不是住在一起了。”
赵启山如实告诉梅琴,“我们是真夫妻,耳鬓厮磨,她天天说你,梅教官一带而过,我真不知道,梅教官对你们有这么大影响。”
梅琴道:“是吗?我选择相信你,梅教官名字叫梅冬雪,挺好听吧?不像某人,想发财都想疯了,黄金堆成山,也不怕压死你。”
“梅冬雪,是挺好听的名字,我想想……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赵启山想在梅琴面前卖弄,当然是班门弄斧,梅琴知道,这是唐代张谓的《早梅》诗,她没心情与他对吟,“我知道你读了一些书,但不知道你还知道这首诗,这首诗并不出名嘛。”
赵启山嘻嘻笑着,“有关梅花的这些诗,都是认识你以后,注意到的,知道你家喜欢梅花,又姓梅,所以,有关梅花的诗词,我都喜欢。”
听到赵启山的话,梅琴紧紧地咬住嘴唇,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感受到了赵启山浓浓的情意,天捉弄人!
赵启山这是在应付梅琴,可说得是事实,他不知道梅琴与张新白关系不睦,他想到是工作。他知道梅教官是谁了,她是王真哥没有血缘的妹妹,王真养父三姨太的女儿,随母亲姓梅,与王真关系最要好。
以前,赵启山常去王真家玩,与梅冬雪经常见面。
王真的二姨娘,也有两个女儿,是王真的姐姐,就嫁在武汉,王真领赵启山来过,也见过这两个姐姐。赵启山记不住她们家,也不能去找她们,一见面身份就暴露了。
梅冬雪在王真的影响下,对组织的认识,对革命的态度,一直是明确积极的,进入组织不足为奇。让赵启山奇怪的,自己已经在军统培训基地,上级怎么还让经验不足的梅冬雪,也来到这个基地。
唯一的解释,上级对掌握电讯人员,特别急迫,当然,电讯人员,可以是情报的核心。
如果对电讯人员不信任,那只能是长官掌握密码,亲自译电文了。其实,如果电讯人员有心,根据来往电文,所讨论的事件,再加长官的偶尔失误,经过专门培训,电讯人员破译密码,不是太难的事情。
梅琴看了看赵启山,她知道该分手,她招手拦住一辆人力车。
“如果我们不是穿这一身衣服,我还想让你背着我。”
赵启山摇头,“我们必须要保护好自己,没有生命,什么都做不了。”
梅琴上了车,“你们活着都有意义,我活着,就像行尸走肉。”说完,让车夫向前跑去。
梅琴的悲观,让赵启山感到难过。中统不与梅琴联系,不给她派任何任务,这么做是对的。因为梅琴跟随张家,投靠汪精卫,连张家自己都怀疑其动机,那特务机关更会怀疑了。据说,梅琴还是后回到张家的,并不是第一时间就跟着张家走。大概,梅琴之前的言语中,也能窥视出她的内心,是反对投靠日本人的。
这种情况,如果在东北,梅琴一天都待不下去。而在汪伪政权,和重庆方面,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有些带兵将领,在重庆和南京之间,来回摇摆,朝三暮四。
看着梅琴远去,赵启山又开始注意周围,他总感觉有人在监视,几次用反监视手段,都没有发现异常,赵启山宁愿相信被监视了,也不想疏忽大意。
赵启山的感觉没错,一个政保局的特务,在一家旅馆前台,正给张新白打电话:
“张局长,夫人坐人力车走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没异常,一点异常都没有吗?两人也没拉手,挽胳膊?”
“没有,但谈得挺热烈,因为不敢离近,所以不但听不他们说话,也看不到表情。”
张新白又问道:“夫人没有哭,就像诉苦那样抹眼泪,装作惨兮兮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