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那些小吃摊子,他们去县上的时候又不是没见过,在摊子上吃饭的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

像王大花说的需要排队,根本不可能。

这么一想,大家默契的认为是王大花为了面子在撒谎。

一个婶子打趣道,“大花,你家的馄饨摊子一天能卖出去几碗馄饨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一出,其他的婶子都捂嘴笑了。

王大花现在也算是在县里待过几天的老太太了,她可不愿跟这些没见识的老娘们一般见识。

她无视老娘们看好戏的眼神,淡声道,“也就百八十碗吧。”这还是她保守的说法。

她闺女的馄饨摊子除了第一天准备的比较少,卖出去的馄饨也比较少,其他时候一天最少要卖一百二三十碗呢。

啥!一天卖百八十碗?

这王大花可真是不要脸,连这样的大话都敢说出来,也不怕笑掉她们的大牙。

看来王大花在城里待了几天,都学会说大话了。

“大花,你莫不是糊涂了,一天百八十碗?你怕不是在做梦?”

一天百八十碗,一碗三毛钱,那么一天就要挣二三十块钱了?

城里一个正式工的工资一个月才二三十块钱,王大花的一个小吃摊子一天就能挣一个正式工一个月的工资?

这话她们可不相信。

王大花无视大家打趣的眼神,面无表情道,“我有没有说大话你们有时间去县上的和平街走一趟就知道了。”说完这话,她腿一抬,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等着看王大花笑话的婶子们:“……”

“王大花说的莫不是真的?”

“哼,一天挣二三十块,你们也敢信?反正我是不相信的,钱要真的那么好挣,大家都去县里摆馄饨摊子了。”阴阳怪气的婶子冷哼一声,扭着屁股走了。

其他的婶子也跟着回家了。

只有刘婆子神色不明,她也是唯一一个没笑话王大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