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把繁畤县寺挤得严严实实。
“究竟是怎么回事?”
董卓也不客气,作为并州刺史,虽然只有六百石,但却可以以小监大。
二千石的郡守可不敢造次。
繁畤长赶紧上报:
“禀使君,数日前,繁畤城下,鲜卑大败,毙敌近七百余人。”
然后又迟疑了一下,看了田丰等人一眼,说:
“因论功不均,未及时上报!”
董卓一听,气来了,当我没打过仗呀:
“有啥分不清的,谁杀就是谁的功!”
繁畤长小声说:
“但牵制亦有功劳!”
田丰听不下去了,说:
“牵制数十骑,也算牵制?”
然后他转向董卓说:
“董使君,鲜卑和连率千余骑奔袭繁畤,繁畤行坚壁清野之策。”
“和连转寇邻近乡邑,幸得繁畤莫氏举族全力反抗。”
“鲜卑粮尽,受伤者众,这才撤走,并留下受伤部众殿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是这繁畤莫氏,令包含轻伤者主动出击,分三路衔尾而击,这才有繁畤城长毙敌之功!”
随后转向繁畤长,厉声问道:
“繁畤长,是也不是?这城下鲜卑是不是人人带伤,伤口溃烂?”
繁畤长低头沉默不语。
田丰又转向董卓和窦统说道:
“此乃沮平城令设计,用金汁浸泡箭头,令鲜卑伤重难治,丧师而还!”
董卓听完田丰讲述,低头思考,然后询问:
“这繁畤莫氏,为何能以一族之力,阻挡近千鲜卑铁骑呢?”
沮授回答:
“这繁畤莫氏家主莫逊,有一外甥,姓董名先。”
董卓听到姓董,插了句话:
“这董先,郡望何处?”
沮授回应:
“据说是昔日董狐之后,遗留在灵丘的旁支,现任灵丘董氏庶孙。”
董卓听了点点头,自言自语:
“那郡望不在陇西。应是直笔良史堂!”
沮授这才继续说道:
“这董先率众前往其舅家过年,路遇雪灾,沿途救人,于汪陶县东,智击鲜卑押送一伍,并救下我等。”
“然后马不停蹄,到了莫家,立刻安排加固坞壁,冻水混沙板筑成墙,一夜即成。”
“后亲率门客徙附,以猎弓木门棍棒菜刀农具为器,奋勇抗击鲜卑。”
“坚守四日,见鲜卑退走,后兵有疲态,这才分三路出击。”
沮授跟董先他们一起奋战那么多天,事情也大概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这时对着董卓一股脑说出。
基本是如实陈述。
但也隐去不妥越制之处。
以免为董先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听到这里,也大概了解。
匈奴左部巫医提起:
“莫非到这里的鲜卑,与我部之前在阴馆楼烦乡对阵的,同属鲜卑王庭部落?”
匈奴左部渠帅很聪明,立刻接道:
“应该是,领头的和连,正是檀石槐之子!”
丁原边上的吕布插嘴问道:
“那当时你们怎么没把他们留下?”
董卓对这个身长九尺,昂然壮健,面容英俊,鼻如玉柱,口似丹朱的随从有了兴趣。
他插嘴问道:
“你是何人?”
吕布也不客气:
“某乃丁别部手下主簿,姓吕名布,表字奉先。”
董卓听了,很高兴,走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抓住他的手。
董卓也不矮,也是很高大壮健的人。
试了试吕布的手劲。
毫不吝啬地夸道:
“奉先果然是一员勇将!”
这时边上的匈奴左部渠帅有些不满道:
“当时与我部对阵的可不是千骑,而是数千骑。”
“我部可不曾退让!”
董卓这才意识到正在谈论正事,于是退回原位,又向吕布眨了眨眼,然后说:
“嗯,那也不简单了!”
一来是为了保护吕布,二来也算是对匈奴左部的肯定。
毕竟如果南匈奴左部与吕布有冲突,谁也不会为一个人放弃匈奴左部的数万人的。
丁原赶忙将吕布拉回自己身后,像极了护犊子的母鸡。
董卓看了一眼丁原。
同是六百石,但刺史可比司马大。
于是眼神有些不屑。
但看到比丁原高大的吕布,眼神又充满热切。
吕布也看见了。
我可没龙阳之癖,你笑得眼角都皱了,眼睛眯成一条线了,也跟我无关。
窦统在一边,不由开口问张泛:
“张兵曹掾,究竟发生了何事?”
张泛这才开口:
“禀府君,基本与沮平城令说的一致!”
“这繁畤城下数百尸首,确有箭伤在身。”
“当时听到我弟张辽在城下呼喊,我经繁畤长允许,这才带县卒追击。”
“是时莫氏门客已冲过一阵,鲜卑阵型已乱,首尾不能顾。”
“我见此景,于是与陆续赶到的莫氏门客合围,这才有了此等战果。”
董卓听了众人的话以后,对窦统说:
“此次大捷,是诸位戮力奋战的结果。我有一提议,不知府君和各位意下如何?”
窦统听了,点点头:
“不知使君有何高见?”
董卓这才把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
他打算这次七百多具鲜卑尸首,这样分:
一繁畤莫氏分三成功。
二繁畤县分二成功。
三匈奴左部分二成功。
四郡里分二成功。
五度辽营别部分一成功。
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功了。
至少多数人不会反对。
本来是一份大功,但分了一半出去。
莫氏人不在场,除了田丰、沮授等人,没人会替他说话。
繁畤县长怎么说也有牵制的功劳。
但相应的,匈奴左部也有牵制的功劳,虽然没有剿灭,事后没有追击。
但这鲜卑连年南寇,谁又敢去追击呢?
而度辽营别部这一成战功纯粹是白得的,这是董卓看在吕布面子上给的。
董卓知道,这些边军日子苦,平常生活待遇不好,有一成功分润给他们,稍稍改善一下他们的伙食。
其他人也不敢有意见,要不然以后出了事人家不来管你了。
郡里这二成战功,主要是有张泛在,也确实是张泛带县卒出击的。
虽属于打随风仗,但那也是打仗,不是吗?!
田丰和沮授互视一眼,也不再说话。
董卓这么分,也确实是最合理的了。
以后要在边郡混,这分功跟分猪肉是一样的。
考虑的东西很多。
雁门郡守窦统看到董卓没把功分给并州刺史部。
于是提议郡里的这二成功,分一成给并州刺史部。
毕竟去接蔡邕是董卓给的指令。
如果没有这条指令,就没有后面的一切事情了。
董卓本来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自己分猪肉,当然不能把好猪肉分给自己啦。
现场这么多人,总会有想要巴结自己的人。
自己权重。
把机会给他们,也可以看看哪些人可以来往。
你瞅,这雁门窦统就是一个好人嘛!
多会来事!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