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与以往有所不同

并汉 做梦中 4972 字 20天前

他们共同见证了,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董先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董固首先汇报的是大项目中的雒阳项目。

一是雒阳的毕圭灵昆苑。

按钩盾令周斌提供的计划。

位于雒阳宣平门外的毕圭苑有二处。

东毕圭苑周一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

西毕圭苑周三千三百步。

房阿强评估自己的实力,决定只接毕圭苑一处。

到时有对比才好证明自己的实力。

叫房阿强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外墙已经基本建好。

中间的鱼梁台,还在抓紧施工。

整个项目涉及使用砖、瓦、水泥的地方,就基本就完成了。

完成验收后,估计九月上计后可以收款。

这次是首次合作,所以打了九折。

人工签长约一百人,签短约二千人。

相当于把上述产品拆分成上百道工序。

每个工序签个负责人。

然后再由这些人去带短约的人工作。

人工费大约四百多万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外为了方便就地取材。

赵峰、莫辰、房阿强还在雒阳外城以北的北邙山上租了一万亩山地。

用来烧砖、瓦、水泥、琉璃,以备使用。

他们觉得这禁中和公府都接触上了,对琉璃瓦当和水泥也挺满意的。

到时朝廷的单子会不少,所以以一亩一年十钱的租金,签下了十五年的租契。

租金每年付,一年十万钱,总数一百五十万钱。

预计扣除所有成本,这一项目运到灵丘归库的有五百金和五百万钱的物资。

按董先定下的盈利分成比例,这个项目总盈利在五千万钱。

除需要给高望、周斌他们四成,共二千万钱当业务介绍费。

给商团和商队管理团队和大匠施工团队各一成,共一千万钱,用于所有人员激励和百工堂研发。

再留给商团商队发展基金一千万钱,这是从董先那四成中留下两成,用于发展再投入的费用。

最后两成一千万就是运到灵丘入库的,其中一半五百万钱换为黄金,另五百万钱换为生活物资。

五百万钱换为粮草,按运送到灵丘二百钱一石算,可以新增二万五千石粮。

这就相当于门头农庄和嘉牙亭农庄一年的总收成了。

莫辰另外还向周斌推销了火炕,地暖,火墙和蜂窝煤炉。

十块煤砖可以加热一整天。

只要别让它熄了,冬天永远有温汤!屋内会温暖如春!

现在他们正在考虑之中。

二是公府停车廊房共有四十几间需要修建。

目前已经修了十二间,平均每月修三间。

这个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工。

不过毕圭苑验收完,到时全力投入这边,速度可能会加快。

再说利用的也都是修毕圭苑的资源,并不产生额外成本。

含琉璃瓦当和水泥,一间的修建费用定为五万钱,总价二百万钱。

少府已支付八成订金。

相对于皇家园林,这点钱就属人家找上来的。

不用给业务费。

三公谁也不屑跟你打交道。

那是看在琉璃瓦当和水泥的份上。

所以明年核算完后,这二百万钱,扣留四成八十万钱给商团商队和百工堂。

其余六成共一百二十万钱,也全归灵丘入库。

另外高望还托赵峰莫辰送了一封信。

董固汇报完雒阳的大项目,顺便喝口水,歇了歇,然后把信递给董先。

董先接过信,拆开看了一眼,顿时觉得,高望这人结交对了。

这就是老天送来的财神爷!

这个事,有风险,回头要好好筹划!

董固见董先面有喜色,知道接下来自己又有得忙了。

但他不露声色,接着往下汇报。

褚燕的太平经项目也进展顺利。

按董先要求,半年运一趟纸。

再加上商团和商队的发展。

加上今年府君日送来的纸,现在灵丘纸的库存有四万石。

去年年底第一批发给张牛角一万册。

清明第二批又给了二万册。

八月还可发第三批,二万册。

年底应该还会有一批,三万册。

这样截止今年已经完成交货八万册。

预计再过两到三年即可完成二十五万册的交货任务。

到时便可核算尾款。

不要说,这褚燕还真是人才,会经营。

事情完成得不错。

听说与张牛角也相处得不错。

两个人私下里,甚至以叔侄相称。

董固下意识地透露了这个信息。

董先心里清楚,这是董固在提醒自己。

但董先觉得,褚燕是个讲义气的人。

要不然就不会为报恩而改姓。

再说了,这不董先还有冰鉴之眼嘛。

时不时可以开启检查一下。

随后是四方商团和十三部商队的事项。

今年他们今年上交的盈利一成,有一万四千金,这可是换成黄金的,如果是五铢钱,那就是一亿四千万呀。

另外还有一成的一亿四千万会转化为各种生活物资运往灵丘。

比如购买各地特产,粮食,盐,布等。

按董固的计算。

相比去年五六十钱,今年已经达到三百多钱了。

离董先平均每年每户销售五百钱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董先要求,各地的也要预留现金和储备粮食、盐、布等物资。

以备不时之需。

董固表示,各地商团商队的发展基金有预留这块,并放在各县综合经营场所中。

赌坊局头那边,向董固汇报的和往来也差不多。

还是上缴董先四百万。

而李医匠给的分成今年也突破四百万。

主要是去年大疫,他的二十金方大卖。

再加随身五药和护肤品。

他在外面各郡县的销售也委托给董先的商团和商队。

这让李医匠和妻子刘氏高兴得合不拢嘴。

董先顺便要求让他以白歧为助手,每月抽个两天,到桃花山先锋部曲院校去培养一些部曲医匠。

到时可以随部曲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次繁畤之战,到最后都要自己带着益、枝、成、武上阵。

桃山书院,那可是文学家蔡邕待的地方。

原本身为贱业的医,居然也能和高大上的经文学者一起进入书院。

这让李医匠在灵丘李氏族中地位的提高。

他不仅以一己之力为李氏佃户带来了工作机会。

又给族里分成。

还提升了医匠的地位。

这让他的弟子们,招聘的药物炮制匠人们都兴奋异常。

你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人家也会拥护你,听你吩咐。

相反如果只是口头上的许诺。

画大饼,而没有实在利益做支撑。

那么你让人家用爱发电?

能发也是能发,但不可持续。

另外还有董忠,自从他被董畯划给董先后。

他一是接手儿子董固的冀州商队长和董先的灵丘商铺。

所以今年府君日商铺的收入由他负责。

而董固转为董氏集团本部。

专司统筹、指导、管理、协调四方商团和十三部商队。

这老子向儿子汇报工作。

但董忠果然够忠义,不但没意见,还为儿子骄傲,对儿子特别赞赏。

根据他向董固汇总的信息。

七天府君日,董先商铺收了一千多万钱。

与之前的变化不大。

但有一个细节。

董先商铺因为有很多外郡转运进来的物资。

比如粮食,布帛。

然后会把旧的、次的拿出来销售。

但今年出现了一种情况。

就是嵬白山农庄买得多了。

这意味着,太平道两万匠人的吃穿已经有部分在靠灵丘支撑。

直接的表现就是,灵丘物价上涨。

灵丘的粮食从百钱一石涨到了二百钱一石。

而受涨价影响最大的。

不是那些在灵丘有地的土着,比如灵丘五氏。

涨价他们自然高兴。

但没地的,穷困的,需要买粮买布的就要发愁了。

虽然他们闲时可以兼职物流队或到百工堂打零工。

但这钱总是花着花着就没了。

明明看着赚了不少,但生活成本跟着高了。

所以存不了多少。

只有董先这边按人口计发粮食、布匹的影响较小。

董先平常没关注这些。

但这次董固提到了。

灵丘粮食涨到二百钱一石。

这就是一个信号。

太平道这么做,是不是想推高价格。

造成人心不稳?

方便他们从中渔利!

当时与张角约定,以物易物,以物抵太平经款项。

这物的价格就是以灵丘到货价为准,再打八折来计算的。

这灵丘价高,自然变成他付给董先的钱就多。

说不定到头来,董先还要把收的钱吐出一部分来。

董先向董固了解,都有哪些涨了。

董固拿着表格看了一下。

表格上显示,现在涨的主要还是生活物资。

好在之前有把运进来的物资投入到商铺中。

这价格才没疯涨。

董先让董固去找叔父董武。

一是要来灵丘的编户数。

对于那些没田没地,或少田少地的人。

董先打算让他们与他们签契券。

他们有需要时,只要凭契券就可以到董先商铺购买平价的生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