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之前献犁抗疫,就说为他特立一乡,这也足以惊动世人。
但中山祝氏,怎么说也是出过司徒公的家世。
自然不会低了自己,抬高董先。
虽说祝家自从祝恬去世,家传《周礼》蒙尘。
甚至不如弟子刘焉学得精。
刘焉在阳城山居住时,还在山上积学教授。
而祝家人口虽多,也有家学,却无人能教。
这也是祝广入郡学的原因。
先到郡学学基础知识,再回家精研家学。
此时听到老师程顺要让祝广跟随董先游学。
心中颇有不满。
跟谁不强呀?!
哪怕是跟着祝恬的弟子刘焉,那也是一位宗室子弟,不也比一个乡有秩强吗?
况且这董氏靠的是商贾贱业发家。
怎么能因此落了祝家的门面。
祝广毕竟还未加冠。
所以这件事上还是要听从家人的意见。
虽然他也想到外面走走、看看。
但却没有自己决定的权力。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像刘大耳的母亲一样。
才十五岁就敢让他到外面游学,独自闯荡。
祝广有些抱歉。
董先也始料未及。
不过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于是董先向祝家提议。
前议郎蔡邕眼下在桃山办学。
祝广可以入桃山书院。
一边是董先这个小混混。
另一边是蔡邕这个文学巨匠。
一边离家远,一边就是自己家乡。
祝家闭着眼也知道该怎么选。
接下来的两天里,董先一行七人在祝家住了下来。
祝广与董先相处愉快,以兄弟相称。
同时也到了升堂拜母的阶段。
随后的毕业典礼也很顺利,董先又多了一份中山郡学荐入太学的推荐书。
五天后,董先离开程家,继续南下。
随行的还有程顺。
他家在兖州东郡东阿县。
他已经年满七十岁,到了致仕的年纪。
而董先南下,刚好与他顺路。
虽说不完全顺,但也只是往东拐了一点点。
作为关门弟子,随行护送老师返乡,这也是弟子之义。
为了怕老师一路颠簸。
董先用稻草把车轮包裹减震。
想让老师坐得舒服一些。
这些事本来成、武要做。
但董先坚持亲力亲为。
这让程顺大为满意。
而董先知道程顺家住东阿。
不由起了另一个心思。
不知那个程昱,不现在可能还叫程立,与老师有没有关系。
小主,
这可是位敢吃、敢做人肉干的狠人。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算起来,程顺与程昱相差有二三十岁。
应该是族叔侄关系。
从卢奴到东阿,六百多里。
走了近二十天,一路董先动用董氏各地综合经营场所。
好吃好喝招待,半点也不用程顺操心。
而程顺见综合经营场所,处处新鲜。
比如组合桌椅,免去跽坐时的不适。
比如吃饭时,有人表演戏曲。
看得出有些曲目是用董先的故事为模板编撰的。
还有茶水。
虽然入口有些微苦,但入喉却能回甘。
暖暖的,肚子很舒服。
而知道董先携师南下,兖州商队长莫巳更是早在州部界上迎候,鞍前马后,唯恐不周。
东阿县城外。
程氏族人,董氏商贾早已人头攒动。
东郡郡守曹绍特别指派郡功曹,在县丞王度的陪同下,一起迎接程顺。
并当场授予鸠杖。
当年汉文帝颁布的《王杖诏书令》,直接赋予七十岁老人有一定的特权。
比如:
可出入官府节第,行驰道中;
经商不收税;
其地位待遇与“六百石”官吏相同,可以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欧辱者,逆不道,弃市。
这种阵仗,对程顺来说,也不曾多见。
族中有人被授鸠杖,又有郡功曹亲迎亲授。
这也是东阿程氏的荣光。
董先个子虽矮,年纪虽小。
但陪着老师,也是亦步亦趋。
丝毫不敢落后。
他倒也不是想沾老师的光。
他只是想看看那个身高八尺三寸的程昱。
先结个善缘。
免得到时被做成人肉干。
董氏在东阿的合股伙伴,薛氏家主薛房也前来迎接。
他在莫巳的陪同下也挤到董先身边。
一脸笑意。
合股这些年,他可没少赚钱。
董先终于看到程昱。
个子有些显眼,又有一副漂亮的胡须。
不过程氏基因不错,普遍都高。
老师个子也高,仙风道骨一般。
只见程昱单独站在一边。
无人理睬,也无人相伴。
仿佛与此事无关。
董先暗中把老师往程昱那边带。
程顺这才看见程昱。
程昱赶紧向程顺行礼:
“族叔,回来啦!”
就这,没了!
董先不由着急。
程顺对着程昱点了点头,抚了抚长须,说:
“原来是仲德族侄,可有想要出仕?”
董先一听,这程昱也有近四十岁了。
原来一直在家务农,并没有就任郡县。
看来就是因为有个性,跟周边的人格格不入。
好像只有老师知道他有些能耐。
不过现在要再加上我了。
于是董先问程顺:
“老师,此是何人?”
程顺为董先和程昱介绍。
“此子是我关门入室弟子,姓董名先。”
董先听了,连忙对着程昱行礼:
“先后学末进,向先生行礼。”
程顺也不管董先,他接着说:
“此人是我族侄,名立,字仲德。我族侄性子与我颇为类似,特立独行,但胸藏文墨,腹有诗书。”
程昱听到程顺的夸奖,不由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
对方是程顺的弟子,自己也是向董先行礼示意。
程顺看着两人:
“二人有空可以多多来往。”
经过近二十天朝夕相处。
这董先的性子他也算了解一二。
平时没事总喜欢出神。
如此大献殷勤,一定有目的。
程顺看破也不说破。
但却为董先创造了一个机会。
为二人引荐,日后如何,可是要看你们自己。
董先心知肚明。
于是暗中让成给董固传信。
这东阿县,每年除了给老师写信送礼之外,还要再加上一人。
便是程昱。
不过此时的程昱并不是很在意董先。
一个四十出头的油腻中年男人。
怎么会对一个十三岁的小孩有过多关注。
他仅仅是因为族叔程顺的介绍,才礼节性的行礼。
并不是董先的迷弟。
八月,四百尺观起于阿亭道上。
九十多米的高度,宛如一座小山。
矗立在雒阳城外。
这又是房阿强的手笔。
同时也为董先赚了数百万钱。
刘宏决定建此观。
意在为自己耀武。
为害北境十数年,不可一世的鲜卑大人檀石槐。
终于命丧于自己之手。
这份功劳,建小小的四百尺观。
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鸿胪寺有奏,明年日南郡以外的人要来贡献。
吾也要借此向他们立威。
东阿县事毕。
董先便要继续南下。
毕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