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多些时间去熟悉。
然后选调良将跟随他远赴扶余。
以沮授在平城所表现的军事能力。
董先还是可以相信他的。
而娄圭那边。
与河内郡守朱俊的战事已经平息。
褚燕也刚刚被封为平难中郎将。
抽调娄圭为铁军出谋划策,谋划南匈奴。
应该不成问题。
方针已经确定。
以突袭与斩首为主。
既然强调的是突然袭击,趁敌不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不能有太张扬的动作。
只要能让南匈奴各部落失去领头的贵族。
使南匈奴变得群龙无首。
就可胜券在握。
娄圭虽不适合统兵。
但却有急智。
有义从师从旁协助。
再加各郡军司马支持。
应该也不成问题。
董先想通以后,便将想法告诉现场与会各人。
然后让成和武配合李弘向各方传达消息。
自己则埋首画地图,眼下除了东北的地图之外,还需有并州地图。
他要尽快把相关舆图画好。
并教他们制作简单沙盘。
随后便可让沮授出发。
争取在春耕之后便能发动覆灭扶余之战。
而娄圭这边不仅要与刺史丁原沟通。
还要与羌渠商议。
毕竟涉及南匈奴之后的管理体制。
清除南匈奴贵族之后,要在南匈奴内成立长老会。
效仿实行帐旗管理,但名义上仍奉羌渠为单于。
这事当然不能瞒着他。
需要他向于扶罗和呼厨泉写信解释。
不然于扶罗和呼厨泉就有背叛的风险。
人家可是左右贤王,是继任单于的人选。
结果你让他们成为末代单于的儿子。
这事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吧。
但是,南匈奴这事,也是能快就快,不能拖拉。
眼下已是春分三候。
董先希望,这事能在刘宏死前完成。
争取到时再为自己来一波功绩。
帮助于扶罗复国,也算是为朝廷做事吧!
若能在刘宏死前,从县令往上再升上一级。
比如当个郡守,那也算是一镇诸侯了。
到时讨伐董卓,也能说上话,插上手。
这边董先想得很美。
那边有人却把美梦变成真的。
三月。
首先是刘虞为王政斩杀张纯所请的封赏下来了。
刘宏大笔一挥,王政被封列侯,赏金十万。
当然这赏金要由幽州牧自筹。
寻常人封侯之路漫长而无望。
但王政却轻轻松松就得到了。
不过王政有自知之明。
无论是安排他到张纯身边。
还是安排他与张纯商议。
均是少主董先的主意。
所以他一如既往,寡言少语。
专注于执行少主交代的任务。
而另一位做梦之人。
他借讨伐黄巾,征发军备为名。
大肆侵盗官物。
数额高达千万。
为自己圆了富甲一方的美梦。
这个人就是西园下军校尉鲍鸿。
但行为不检总会露出马脚。
豫州牧黄琬据实纠奏鲍鸿。
人赃并获,鲍鸿无从狡辩。
敢贪污刘宏的钱。
这刘宏当然生气。
本来生病就心情不好。
这下刚好来个出气筒。
西园八校尉。
这鲍鸿首当其冲。
成为第一个死去的人。
让刘宏生气的可不止这件事。
还有那个不接受封赏的董卓。
但是如今董卓官至前将军。
手下有数万兵马在手。
听说他的私人部曲号称飞熊军。
人马皆披甲具。
这样的前将军让刘宏有些后怕。
可偏偏朝中后将军袁隗还为董卓辩解。
为他寻求出路。
加上于扶罗指阙上诉。
建议刘宏改派遣董卓就任并州牧。
去为于扶罗报仇,并为南匈奴复国。
思来想去,用这种方法最好。
多少可以消耗董卓手上的兵马。
于是刘宏不顾自己病重。
让人去向董卓宣诏。
为了显示这份诏书的重要,还特意加盖天子印玺。
使者来到董卓军前。
对他来说,刘宏以玺书形式拜董卓为并州牧。
这本身就很难见到。
可见刘宏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刘宏诏令董卓把兵权交予左将军皇甫嵩。
但董卓再次抗命。
并上表奏书:
“下臣年纪老迈,既无谋略,又无功德。”
“皇恩浩荡,诏令下臣执掌边疆戎事十余载。”
“下臣与麾下士卒相处已久,他们顾念下臣的活命之恩,愿意与下臣生死相随。”
“下臣恳请陛下,让下臣率领他们,继续守卫边境,为朝廷效力。”
董卓不肯从命。
这皇甫嵩也不想撕破脸皮。
大军在前,若有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正在军中。
他劝说皇甫嵩:
“如今朝廷已经势弱,天下已是倒悬。”
“能够拯救国家,安定社稷的,只剩大人与董卓了。”
“但先前,大人与董卓在出兵陈仓的态度不同,埋下祸根。”
“如今朝廷又下诏,将董卓部队交由大人指挥。”
“但董卓抗命,并上书朝廷,要亲自带兵。这正是董卓心存异志的体现。”
“京师混乱,董卓踌躇不进,更显出心怀不轨。”
“加上董卓为人凶残暴戾,目中无人,忠贞之士,不肯亲附。”
“若由大人担任统帅,依仗国威,加以讨伐。”
“对上能显忠义之心,对下为国除去凶顽之徒,这正是当年齐桓公与晋文公所做的事情呀。”
面对侄子的劝说,皇甫嵩坦然回答道:
“董卓独断专行,固然有罪。”
“但若是我不上奏,就独断专行,那也是不妥的行为。”
“眼下不如先向朝廷奏明,交由朝廷裁决吧。”
于是他上书,将董卓拒交兵权,驻兵河东的事情,一并奏报朝廷。
刘宏得到奏报,当即下诏叱责董卓。
这让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怨恨。
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时董卓的行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条。
再加上他得到兄弟董旻的消息。
天子刘宏的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
于是董卓率领军队,不再理会朝廷诏书和皇甫嵩,率兵驻扎河东,静观时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