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先锋军准备出击

并汉 做梦中 4112 字 21天前

他擅长画画。

在董先的要求下。

徐邈着手按地图五要素来绘制地图。

一是要先设置本地图的准望,即方向。

董先让他抛弃上南下北的绘制方法。

改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绘有十字指北图形。

二是确定本张地图的分率,即比例尺。

这样可以用来测定地区大小。

三要设置道里,即距离。

董先让他绘制地图先用碳笔画出正方形的底图网格。

每一格长宽大小相同。

这样根据比例尺即可知道距离与大小。

四要设置高下,即等高线。

根据地图区域大小,绘出等高环线。

由于测量技术限制。

可在本地图内择取一地作为零线。

然后依次抬高或下降。

按每十米、二十米、五十米或百米、二百米等规格绘制等高环线。

并在等高线上加注数字。

抬高则在数值前加加号。

下降则在数值前加减号。

等高线的出现,预示着规范的军事地图出现,也更容易制作沙盘。

五要通过形状、颜色设置标注地图上不同功能的设施区域。

标注不同功能的图形符号,可以让人更方便阅读地图。

比如州部治所三个同心圆,郡治所两个,县治所一个。

再比如关卡津渡亭驿舍旅置一个同心五角星,县驻军两个,郡驻军三个,州部驻军四个,国直属军五个。

还有里聚落一个同心正方形,乡两个,县城三个,郡城四个。

另外高山用实心三角形,塞垣用方形齿线,边界用虚实相间的连接线等等。

除了符号不同。

还用颜色加以区分。

比如河流、道路都用实心粗线。

小主,

但河流用绿色,道路用黄色。

红、蓝色为军事作战专用。

红色为己方,蓝色为敌方。

按照地图发展的历史。

要等魏晋时期前度辽将军裴晔的子孙裴秀出来后才有进步。

他在《禹贡地域图》明确地提出六条制图原则。

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分率要求必须有按比例反映地区长宽大小的比例尺。

准望要求确定各地间彼此的方位关系。

道里则是要知道各地间的路程距离。

高下、方邪、迂直则是提出当地形高低变化时,中间有物阻隔时的处置方法。

比如采取逢高取下,逢方取斜,逢迂取直的方法,确定水平直线距离。

董先虽只提出五项改进。

但其实包括了地图的三项要素。

即地理要素、数学要素和辅助要素。

有等高线和方形底图网格。

实际已经把裴秀的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四项包括进来了。

而使用包括颜色、符合在内的手段区别地理功能。

这更加丰富地图的可读性。

徐邈用来画地图的纸比写字的纸要来得厚,也要来得大。

而徐邈画完的地图,交由嵬白山的绣工绣在布帛之上。

当然了,董先会对徐邈的地图进行审查。

其实更多的是董先画个大概。

然后让徐邈完善。

毕竟董先冰鉴之眼的记忆强化。

图书馆的地图册跟书籍没啥不一样。

当然了,这事无法一蹴而就。

只能慢慢画。

慢慢绣。

灵丘桃花山。

先锋部曲院校所属溶洞。

董先正在里面召开先锋军出击会议。

为了集思广益,他还让战区的人也参与会议。

会议由军长董先主持。

参会人员有。

中军教员董固,后军教员董武。

中军师沮授。

左右军法官魏劭,夏侯兰。

左右军史官路粹,阮瑀。

左右亲卫官典韦,许褚。

左右通信官成,武。

中部战区成员张辽、董绍、董奇。

东部战区成员有祈干、关羽、关平、张合。

西部战区成员赵峰、徐晃、文丑、鲍出。

南部战区成员束显、黄忠、周泰、凌操、虞翻、黄叙。

北部战区成员莫逊、赵云、颜良、乐进、檀柘。

东北战区成员管亥、阎柔。

今天在这里。

先锋军除了在外执行任务未归的人。

比如后军师程昱,左军师郭嘉,前副军长铁军,后副军长强兵,右副军长黄龙,中副军长褚燕。

其他的人悉数到场。

这些人,日常工作都是在谋划如何在各自方向打好仗。

今天这近四十人围在巨大的沙盘边。

听从董先指挥。

思考如何为郭泰、白波复仇。

会议开始前,董先让诸人为死者默哀。

时间不长。

但大家都能体会到董先的愤怒。

接下来由董先讲解根据左右史及亲卫队送来的战斗档案。

“郭左副军长率一营驻守汾阴介山,意在可同时照顾两个方向的大河津渡。”

“白副师长率六个连前出蒲坂沙丘亭,准备接应虎牙都尉刘勋和长安令袁遗渡河。”

“杨营长率六个连,驻守雷首山,为白副师长提供策应。”

“涑水从介山到蒲坂,大约二百里。”

“顺流而下需两天。若是陆上行军,最快也需四到五天。”

“其中间有解县和猗氏县扼守涑水。”

“根据档案。敌方共有六千人参战。”

“三千牛辅兵和三千飞熊军。其中飞熊军有千余重骑。”

“敌方先用二千牛辅兵围住雷首山,阻止杨营长下山。”

“然后搭设浮桥,用飞熊军一千重骑冲击白副师长。”

“其余人包围剿杀。”

“韩副师长就是在敌方搭设浮桥时。”

“受白副师长请托,带刘勋和袁遗先行撤退。”

“而白副师长则率人组成防线,掩护韩副师长撤离。”

“这期间,敌方有意放数人离开,去通知介山的郭左副军长。”

“也因此韩副师长才能完成主要任务。”

“接下来,由牛辅兵过河追击。”

“而飞熊军则设伏解县和猗氏县。”

“同时还让人破坏涑水上的船只。”

“当乘坐多人时,这些船便会不堪重负,因而下沉。”

“郭左副军长让一部人乘船顺流而下,本想快点赶到,结果这些人就落入河中遭遇不幸。”

“而郭左副军长与另一部人马从陆地沿涑水南下。”

“在解县遭遇伏击。”

“最后被围困在雷首山的杨营长等不来援兵,粮草又用尽,才不得不投降。”

“以上就是这场战事的档案。”

董先手持长杆,一边讲述经过,一边冲着沙盘指指点点。

其他人或者点头,或者沉思。

谁也不敢发出声响。

不得不说。

这立体沙盘比舆图好太多了。

直观,大河,高山,盐泽,城池一目了然。

他们边听边对照沙盘。

复盘战事经过。

仿佛置身于此。

他们也在思考。

如果是自己在场。

那该如何排兵布阵。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沉淀。

董先开始让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有人提出。

似乎有郡县帮忙。

不然这船家怎么舍得破坏船只。

有人提出。

如果当初郭泰不驻守介山。

而是以一营驻守雷首山。

一营接应,这样或许可以不被围困。

有人提出。

重骑对步战,没有不胜的。

要先解决重骑的问题。

有人提出。

这次这次伪装,没有携带武刚车布防。

也没有穿着新式装备。

这才导致重大死伤。

场面很热烈。

可以看出大家都在总结。

都在想办法。

讨论进行了一天。

最后董先拍板。

每个人回去,写一份心得。

重点不是文笔。

而是排兵布阵。

及谋划计策。

写得好的人,这次将作为指挥团队,参加新一波河东战役。

写的过程中。

可以随时查看沙盘。

也可以互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