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无奈同坐一条船

并汉 做梦中 4153 字 20天前

曹操重获自由后。

被快马加鞭,直奔豫州沛国谯县。

他要看看父亲给他留了多少家财。

然后准备起兵讨董。

可惜父亲曹嵩与兄弟曹德。

已经带着家财以最快速度离开雒阳,离开谯县。

前往琅琊躲避。

对于曹操来说。

这也不算什么。

父亲的选择,也是为保曹氏一族血脉。

有人干危险的事。

有人就要划清界限。

鸡蛋不能同时放一个篮子里。

这个道理,曹操他懂。

没有父亲的资助。

他还有族兄弟。

还有异姓兄弟。

曹操一一写信拉拢。

回想自己当初从济南国相的位子下来。

正是因为任上触及很多人的利益,断了很多人的财路。

所以得罪很多人。

这让他的父亲很是忧心。

当时他父亲也是因为怕被牵连。

所以指责不断。

以至于后面。

无论是东郡郡守,还是议郎。

曹操都消极应对。

经常称病回家。

甚至曹操离开家里。

在谯县以东五十里。

建了个私人的书屋。

当时曹操真的打算隐居在书屋里。

秋夏读书,冬春狩猎。

简简单单地过二十年。

但没想到。

随后天下局势纷乱。

东边贼寇西起。

北边异族勾结。

西边凉州叛贼。

先帝刘宏始建西园新军。

袁绍邀请曹操抢占一席之地。

莫要让阉宦蹇硕把控军事权力。

曹操从那以后。

便想着当一名为国讨贼的征西将军。

出征凉州,平定异族。

甚至西域都护,远征万里。

但先帝猝然离世。

新帝年幼,太后昏聩。

大将军优柔寡断。

禁中风波,朝臣攻讦。

权臣趁势掌控朝局。

尤其是董卓。

无过废立,诛杀帝母。

还想让他去盗墓。

董卓的所言所行。

与曹操心目中的人臣差距太大。

可以称之为国贼了。

所以曹操热血不止。

再加上发小袁绍。

从河内传来消息。

即将发动东关之谋。

到时京师内外夹击。

定让董卓有来无回。

曹操得到袁绍消息。

自然更加拼命努力。

他一心想着如何为国讨贼。

收到袁绍信的不只有曹操。

准备为国讨贼的也不只有曹操。

还有新任并州刺史董先。

董先邮书一封给河东王邑。

先是诉之以情。

讲述当年在刘宽门下的日子。

然后晓之以理。

刘辩并无过错。

却被董卓所废。

何太后有过错。

自有宗法处置。

哪容外臣插手。

接着董先出示袁绍邮书。

解释之前白波贼入河东。

乃是为帮袁绍接应虎牙都尉刘勋和长安令袁遗。

小主,

但没想到被董卓的飞熊军所破。

最后董先请王邑不要再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了。

河东郡守王邑获知真相。

自然也要表态。

再加董卓麾下牛辅借机占据河东,搜刮民脂民膏。

尤其是河东盐池。

这个号称宝池的食盐产地。

也被牛辅占领。

令他这个河东郡守形同虚设。

最令人无法容忍的事情是。

牛辅纵容麾下。

打着清剿残贼的名义。

杀良冒功。

有名望,有底蕴的豪强士族尚可用钱粮讨好。

没有根基的人。

要么强掳为兵为奴。

要么被杀立功。

要么只能遁入山中。

过着山中野人的生活。

王邑没想到当初自己向朝廷求援。

竟然会给河东招来大祸。

会有如此结果。

他有些恨自己。

当初可能不报。

事情也就过了。

最多损失粮食。

他也想要弥补。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

很多事情天生没有早知道。

因为早知道了。

你也不一定愿意去做。

所以王邑决定。

这次一定不能重蹈覆辙。

这次一定要相助师弟董先。

彻底把董卓的势力逐出河东。

希望师弟董先不要令他失望。

希望自己不会前拒狼后迎虎。

对王邑来说。

刘宽晚年收的这个师弟。

他并不陌生。

之前身为离石长。

也曾参与董先组织的阻击和连行动。

哪怕是今年南匈奴的复国。

也是在董先的游说策划下。

这才顺利成功。

他也因阻止有功,这才升任河东郡守。

先锋义从在北境立下的功绩令人印象深刻。

这次白波贼失利。

很大原因在于误判。

没想到接些人,用两个营六千人还不够。

没想到董卓的飞熊军,居然有一千重装甲骑。

没想到船走到半路,居然漏水下沉。

没想到已经尽量不伤害黔首,但最终还是被伏击。

而这里王邑自己很清楚。

他在里面的角色有很多。

一来通报白波贼的位置信息给董卓。

二来让人时刻注意白波贼的动向给李傕。

三来让人破坏涑水上的船只。

而接下来。

他也打算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在河东的牛辅。

就当是在还对河东黔首的亏欠之情。

有了王邑的承诺。

得到了牛辅在河东的部署。

大家都以为。

少主董先即将让他们出发。

毕竟红底黄字的先锋军大旗已经做好。

董家沟百工营彻夜忙碌。

各种军备已经准备就绪。

人员装备开始磨合训练。

尤其是先锋军和战区人员。

更是如此。

为郭泰、白波报仇。

他们都卯足一口气。

一切就等董先派兵遣将。

但董先似乎还不着急。

他把河东新情报下发。

让众人研究新的作战方案。

他还在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