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要遵循自愿原则

并汉 做梦中 4276 字 25天前

就是要赋予他们起兵的正当性。

号召各地兴起义兵。

协助解决国家大难。

而文书下发后。

袁绍和袁术等人还将分别劝说各方参与。

比如幽州牧刘虞、冀州牧韩馥、并州刺史董先、荆州刺史王叡、青州刺史焦和及下属各郡参与。

而最终将聚兵于酸枣。

三公文书下发,关东受到震动。

尤其是同为司隶,便却处于东面桥头的中牟县。

县令杨原,面带忧愁,同似恐惧。

他打算弃官出走。

中牟任氏家主任峻劝他:

“董卓带头乱政雒阳,天下没有不怨恨他的人。”

“但却没人倡议要讨伐,并不是没有讨伐他的想法。”

“而是迫于形势,不敢发动而已。”

“如果你能首先发出倡议,到时一定会有很多人出来响应的。”

杨原问:

“那该怎么做呢?”

任峻答:

“现在关东县不多,人也不多。”

“如果你能暂时行使河南尹的权力,集中调遣,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杨原一听这都可以,由县令自己升为河南尹。

这代表从千石一跃成为二千石大员。

这么容易,于是杨原听从任峻的计策。

并任命他为主簿。

任峻替杨原发布代河南尹的文告。

让各县坚守,然后发兵讨伐董卓。

这时曹操从陈留起兵,进入中牟县界。

任峻得知自己年少时的偶像到来。

小主,

当场下了决定,他与同郡张奋商议。

率全郡归顺曹操。

然后任峻又召集宗族、宾客以及任氏子弟数百人。

自愿跟随曹操。

曹操得知后,非常高兴,当即上表,任命任峻为骑都尉。

并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他,对他十分信赖。

灵丘,五天之期一过。

灵丘众人告别家人。

开始各自奔赴战场。

蔡琰也想跟随董先。

但董先以此战危险为由。

让蔡琰在灵丘为他们布置新房。

新房自然是要放在太那水土楼坞堡。

但接亲地却是在桃花山上桃山书院。

而集体婚礼也在桃花山上。

这些都是大事。

也需要有人出面处理。

蔡琰有些不舍。

但也明白这事的重要性。

只好答应了下来。

并依依不舍送别董先。

董先这趟要从常山关南下。

十天后,当他到达中山卢奴。

两件意料之外的事同时发生了。

第一件是天下大赦。

明知道关东讨董。

结果还搞天下大赦。

这太傅袁隗、城门校尉伍琼、尚书周毖果然有能量。

而董卓居然还同意了。

这讨伐文书刚出,朝廷便给这些人大赦。

这是要为他们铺平道路呀!

第二件事便是有人来迎接董先了。

原来这中山郡守李邵接到讨伐董卓指挥部下发的文书。

就是那封三公号召各地兴起义兵的文书。

也是各地起兵的合法性来源。

照理说有意愿便照做就好。

没有意愿就不做,也没人可以强迫。

但这么简单的事却让李邵很头痛。

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主要还是冀州牧韩馥迟迟不表态。

而李邵自己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于是他询问郡中望族甄氏。

甄氏现任家主甄尧给的意见是跟随灵丘董氏行动。

李邵也不知是否正确。

甄氏为何要建议中山郡守李邵跟从董先呢?

话说当年甄氏没有让族商甄平,继续专心与董先合股经营。

一边凭着家世地位看不起灵丘董氏,想拿捏董先。

一边让族商苏双、张世平投资刘备,另起一条买卖马匹牲畜之路,想摆脱董先。

但这些年下来。

他们没少吃亏。

看着当初常山赵氏、博陵祈氏、河间束氏越来越好。

而且每次都能避过危机。

而他们一趟趟有去无回。

日渐艰难。

如今北境塞垣之外的漠北草原、扶余的马匹牲畜。

全部由董氏掌控。

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主动权了。

而董氏在沿海还有十二处盐场。

用淋卤法得盐,不比盐矿少。

另外还有精盐,供世家豪右食用。

这些都让人赚得盆满钵满。

更不用说香皂等董氏货品了。

不时推陈出新。

甄平后悔了。

不。

这是中山甄氏后悔了。

所以他们想拨乱反正。

重新与董先合作。

但这需要投名状。

而中山郡守李邵。

无疑便是最好的投名状。

从光和元年郡守臧旻开始,甚至继任后反叛的张纯。

都对灵丘董先不错。

他们一直不知原因。

如今总算知道了。

这董先以百工商贾起家。

看似不争抢名利官位。

但却往往以功奋进,步步为营。

从光和元年进献光和犁开始。

到守灵丘长,平城令,到如今并州刺史。

听说塞外已经全被他控制。

连鲜卑都被驱逐到狼居胥和燕然二山。

不敢靠近北境塞垣。

能在短短十几年间做到这一切。

原因在于钱粮、器利、人多和预知。

种种这些,都说明这董家庶孙。

有仙授之能,且野心甚大。

眼下代郡赵氏已经覆灭,灵丘赵氏也基本没落。

甄氏与董氏之间的阻碍已经没有。

在商言商,为何不能重归于好呢?!

说到底,甄尧想借着李邵与董先不是很熟悉。

由甄氏出面牵线,令中山全郡归附灵丘董先。

若能达成,那也是美事一桩。

到时灵丘有中山为其藩篱。

更加安全稳定。

互利合作,符合董先一贯作风。

有何不可。

至于面子。

君子豹变。

家族利益为先。

个人面子事小。

现任甄氏家主甄尧,早年被举孝廉。

父亲甄逸去世前,提及长兄甄豫曾与董先同窗。

言及这董先只用一日,便让郡文学吏程顺折服。

还让他有机会要与灵丘董氏重归于好。

他身受父亲临终之命,如今已经看破。

原本长兄甄豫若在,还可以以同窗之情,拉上关系。

但如今长兄甄豫不在了。

再加弟弟甄俨从大将军何进处逃出。

虽说得到袁氏举荐,出任曲梁长。

但也仅仅只是四百石小县长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甄氏家族,未来想要兴盛。

一切只能靠自己经营。

但眼下,唯有联姻一途,最为快捷。

甄氏姐妹五人。

甄姜、甄脱、甄道、甄荣还有贵女五妹甄宓。

唯有这四妹、五妹还未婚配。

必要时可许与灵丘董氏或汝南袁氏子孙。

听说这董先年方弱冠,还未嫁娶。

那新任渤海郡守袁绍次子袁熙,也还未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