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玄异录

品玄鉴 楚A轩 2245 字 9天前

海岛楚家

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玄学家族,每一代都有数人现世,但与其它专注点放在玄学术法、道法、修身的玄学门派不同。

楚家出来的人,往往都活跃在各种玄学、灵异、神秘事件的现场,专职纪录这些会在玄学史上留下痕迹的事情。其实这种‘组织’,在先秦时代就有。

诸子百家中,有一个现在听起来,一看就不怎么起眼的流派(当时也不起眼)——小说家。

当时的‘小说’与现在所说的小说有一个本质不同。

古时候,史官记载历史,乐工创作诗歌,乐师朗诵规谏之言,士大夫进行劝诫,士人传播各种言论,普通百姓可以批评指责。商店和市场、酒馆等等场所,都可以随意地议论政事。

到了初春,官府就摇动木铎,在路上巡行来采集可供讽谏和颂扬的诗,并注意观察民间流传的诗歌,用来了解各地的风情民俗。

如果政治上有过失,就改正;如果百姓有冤屈,就纠正。

小说家,就是专门记录各种街谈巷议的人,与现在的记者更像,但主要是供给皇家。只不过后来,因为做这种事的人太容易被替代,皇家也更加注重私密性,明面上的小说家就此没落。

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大势力专门培养的私人暗部。

楚家所传承的,就是小说家分支——玄异录。至于为什么只有数百年历史,那是因为玄异录这个流派并不像儒、道家这些摆在明面上,主要流传于玄学、江湖人士之间。

而且早期缺乏自保能力,在各种玄异现场伤亡率极高。再加上并不受到官方和其它玄学门派的重视,甚至有时候还十分嫌弃这些......总是在现场‘捣乱’的人,以至于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十数次的断代。

而且,不管是玄学门派还是官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资料库’,也有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就对于玄异录的人更是不待见。

觉得他们在‘偷窃’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知识’,还是一群门外汉、非法组织,跟现在的狗仔没什么区别。

直到......华夏经历了几千年的改朝换代,每一个朝代都会对前朝的历史做‘有利于自己’的更改。玄异录这个犹如野草一般的流派,因其掌握的‘真实历史’,而被各方人士所觊觎。

玄学门派倒是还好,时常与玄异录的人进行交流,以补齐自己失落的一些玄学典籍。而官方人士,就是纯纯的欲除之而后快,避免一些它们不想要流传的东西有人知道。

就好比推背图被列为禁书一样,玄异录每次被当权者发现,都会尝试绞杀,且手段极其残忍。每每被发现,就会下达全境覆灭令,男女老少皆不留活口。

好在,玄异录在那样的年代,并无‘血脉传承’这种迂腐之见。只要是经过人品测试的,都可以‘传承道统’,这才断断续续的苟延残喘到了清代。

清代楚家的先祖,楚玉恒,机缘巧合之下与某位皇子相识。这位皇子倒是个妙人,不思政事,反倒是对这些玄学志异之说很感兴趣。

那时的‘清主’,正着力于将满清传统植根于汉人,恨不得将汉人的历史直接改写,搜刮到的文字史录都欲效仿秦王焚之而后快。

这个皇子就是当时主要负责此事之人。

世事难料,皇子在搜集这些史料的过程中,被泱泱华夏数千年的壮阔历史所折服,对于那些玄学志异之事更是深深着迷。渐渐地,就开始‘出工不出力’,搜集的时候很上心积极,但一旦‘清主’问他什么时候烧、烧了多少,他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这种行为让‘清主’很是不满,不过忙着稳固统治,也就没过多在意。但为了以示惩戒,就定了个时间让他把最宝贝的灵异类典籍先烧了,先把这‘喜好’断绝,以后也好专心做事。

......

夜幕深沉,清朝皇宫的琉璃瓦上铺着一层淡淡的月光,但某位皇子的寝宫内却是一片火光熊熊。

庭院中间,一捧巨大的火堆正在噼啪作响,火星四溅。一名衣着华丽的青年,静静地蹲坐在火堆旁,身旁堆砌着一摞摞的书籍和竹简。他手中拿着一本书,目光在书页上流连,却又带着几分无奈。

老太监邓公公站在一旁,目光在皇子和那些书籍间游移,神情颇为复杂。他瞥了一眼周围冷面站立的禁军,心中暗自焦急。

“阿哥,时辰快到了,您得赶紧选几本烧了,我们也好跟皇上交待不是?”

邓公公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皇子没有回应,他只是低头默默地抚摸着那些书籍,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容。

“邓公公,你要我如何选?《阴符》这本书,记载了奇门遁甲之术,其神奇之处你我都曾亲眼见过。你的便秘......不也是它治好的吗?”

半晌,皇子拿起一本泛黄的古籍,微微侧头对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