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如此复杂,文姜深深皱起了眉头:“哎!这么看来,文姜是与韶乐无缘了!”
乐正笑着安慰文姜说:“殿下有所不知,韶乐不同于武、雅、颂。乃是四礼乐之首,为盛世华曲。唯有真正的盛世,才能奏得出。后世所奏,多是模仿,并非真实的韶乐。故,殿下不必拘泥于韶乐,难度过高,几乎不可能达成!”
“夫子此言作何解释?”文姜还是不甚明白,于是继续追问:“为何韶乐必得真正的盛世才能奏出?”
“殿下知晓韶乐,想必是从《尚书.益稷》:\u0027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u0027看到的吧?”
“正是!”文姜点了点头。她继续提出自己的疑问:”文姜确实想不通:何以能成\u0027凤凰来仪,百兽率舞\u0027之盛景!着实不可思议!文姜甚至觉得是古人妄言。”
“非也!非也!“乐正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乐,乃心之声。故而,同一乐谱,不同的人所奏出的乐都很不同的。政通人合之时,奏乐者所奏之乐,才能做到天人感应。天人尚且相应,又何况凤凰与百兽呢?”
“原来如此。“文姜合手行礼道:”今日受教了!要说这与乐音的感应。我就记得小时候养过一只小白兔。每当文姜弹琴之时,他便不再跳跃,安静地趴着听。琴声一停,他又马上开始动了。看来这礼乐之通灵,不是没有可能的。”
乐官微微点头,恭敬地送上一册书简。
“这册乐记,殿下可拿回去仔细揣摩其中的礼乐之义,然后再定调。只需把礼义的节奏安排妥当,旋律自有乐师们调整。礼乐是大事,非一人之力能为的。而殿下的笄礼,只为展现殿下对德之美的参悟,并用乐的形式抒发出来。故可不必要求过高,事事亲为。”
从乐署出来之后,文姜就一直捧着夫子给的书简在看。虽有很大的受益,但毕竟不同于身临其境。想着想着,文姜的脑子越发地空洞了。
“看来,还得再去趟稷下!”
此时,文姜又想起了高个子管仲的身影。“上回没与他们道别,不知再去会不会怪责于我。”
文姜想到此处,不觉得开心了起来。
————
作者有话说:
前面讲了贵族女子的家教。此处,是贵族皆要学的“六艺”。乐,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所以说,文姜作为“天下等一美人”,那可不是只有美貌便够了的。多才多艺,举止得体,也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她身边的男子,个个都宠着她。继续往后看,便会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