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兴受村民之托,来找柳恬恬商量对策。
青阳镇上能买到少量的种子,只是价格太贵了。
村民们买不起,也不想花这个冤枉钱。
刘乐兴的意思是,想请向家的镖队,从其他城池买一批粮种回来。
转卖给村民们。
这十里八乡,各个村镇都需要粮种,不会卖不出去。
就算卖不出去,他这个新任的村长,愿意兜底。反正不让柳恬恬吃亏。
对柳恬恬来说,这只是一件小事,还能解大家的燃眉之急,欣然应允。
当即给大舅舅传了信。
十天后,粮种,菜种运了来,柳恬恬先检查了一遍,趁机补充了一些高产的玉米,稻米,高粱种子进去。
种子下了地,剩下的要看老天爷给不给力了。
进入三月后,朝廷那边,终于有了消息。
知府大人签发的政令,一条一条的宣传开来。
有切切实实的惠民政策,也有一些鸡肋政令,不管怎样,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县衙大力鼓励种植,鼓励生育,增加人口。
村子里的无主之地,只需要交二两银子,县衙出具地契。
这田地便成了自家的,能传给子孙后代。
有远见的长辈,趁机大量购置田地,成了小地主。
柳大山将自己看中的田地,统统买了下来,找人种植。
人手不够,柳恬恬高价从外地,聘请了一批工人。
虽然粮税没有免,但多了项政策。
谁家年底添了人口,一个娃奖励百斤粮食,不拘男女。
这项政策不仅针对庄户人家,镇上,县里同样适用。
主要是南郡三县,如今人口太少,严重缺乏劳动力。
如今风调雨顺,没有天灾,没有战乱,更没有流民迁徙。
只能靠原住居民们,自我繁殖。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人口多寡,是一地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等政令传到庄户人家耳朵里时,已经变了味儿,朝癫狂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