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清娘的丝织,却是自己一丝一缕,多少个日日夜夜熬出来的,丝滑如流水缎面,颜色秀丽不失温雅,得以水光缎之名。
奈何这丝织手艺,唯清娘一人知晓,是以着水光缎,便只有清娘一人能织出,一匹水光缎便要月余才能制成,所以每日里家中常常伴随着清娘在织房里吱吱呀呀的织布声。
可不知何时,市面上竟有了与清娘一般的缎子,虽不如水光缎那般精致柔软,却胜在价格便宜。
听说,是南乡里新开了家织造坊,花了不少心思才将水光缎模仿出了一二,且织造坊人多量大,产布之数便是清娘的十倍有余。
渐渐的,清娘这边的布匹生意便慢慢少了些。
有些老主顾便建议着,要么趁着那织造坊的水光缎只模仿了个皮毛之时,多费些功夫,在丝绵中下点功夫,譬如鱼鳞有色,粼粼之彩,不若以鱼鳞入丝,让水光缎更漂亮些。
清娘只婉言谢绝了那老主顾的主意,只道做好眼下便好。
却不曾此话被我听了去,还当了真。
清娘半生以水光缎为傲,传闻所谓的对我疏于教导,亦不过是定制水光缎的人众多,清娘忙的脚不沾地,无暇顾及我罢了。
可纵是如此,清娘都会腾出时间做好饭菜热在锅里,不让我再吃上冷菜冷饭,再不济也会给我备上充足的银钱,让我自己去外面买着吃,不会饿着肚子。
只不过她从不将所作挂在嘴上,便被人传的不会教养孩子罢了。
可最近,水光缎的生意不如往日里好,清娘便有了时间陪我,只不过神情里难掩的落寞罢了。
那是自己依仗了半生的手艺,就这样被人复刻了去,若是复刻的好些便也罢了,甚至复刻的根本不尽人意,生生的将水光缎的名声给拉了下去。
所以,那名主顾的话,被我记在了心里。
不过眼下冬日里,四处结冰,鱼价更是贵的离谱,
正巧遇到隔壁家玩伴他娘亲风寒卧床,那玩伴心疼母亲,便想着去钓些鱼来给母亲炖汤补身子,只将想法说了,我俩便不谋而合。
便想着合力钓鱼,届时我只要鱼鳞,他要鱼肉,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失了手,双双入水,那个玩伴被家中接走时,他爹丝毫不问缘由便是好一顿打,哭嚎之声响彻了半条街巷。
原以为我也难逃责罚,却不曾想被清娘看透了心思。
没有解释,没有责骂,只给我掖了掖被子,出去给我熬药。
不一会,清娘便将药端了进来,我端着药碗小口小口的吹,一面偷偷打量着清娘的神色:
“我们本来都已经抓到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