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全似乎已经猜到了欧阳春要说这个,他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扩大产能也很有必要。我考虑的是,咱们厂的股份制改革刚刚完成,虽说暂时看效益很好,大家也都很满意,可是,毕竟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还要慢慢走,稳扎稳打才行。我觉得还是先不要急着扩能,先稳定一年半载的再动,我也不瞒你,可能再过一阵子我就调走了,我不想因为扩能发生意外的事端。”
欧阳春也听到小道消息,因为改革试点的成功,孙振东准备把董兆全调到国资委主持工作,主抓全市的国企改革。因此,他对董兆全的话并不感到意外,也能够理解,但他并不想放弃。
“我记得一个讲座上说,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靠的是实力和规模,没有规模的企业,实力再强也占据不了太大的利润空间。我查阅了一下资料,目前,国内比我厂规模大实力强的钢铁企业就有五家,在亚州可能连前五十名都进不去。现在是国家基础建设的蓬勃期,钢材市场需求量大,钢铁厂的效益空前的好,很快就会有很多新钢铁企业加入竞争。如果我们不抓紧扩大规模,将来我们的竞争就会很残酷,股份制改革的红利也可能会缩水,所以,我还是坚持扩能。”
董兆全也清楚钢厂目前的排名,也清楚钢厂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但他真的不想在离职前折腾了,他需要一个稳定的钢厂作为他离职的铺垫。可是,欧阳春的话是一个真正想干事的人的正确想法,他也很赞同,但他还是不能轻易答应。
“你说得有道理,我很赞同,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也吃不了一个胖子。等个一年半载的,等我走了,你们再大干一场,也不失是一个机遇。我这么说显得很狭隘,更重要的是,钢厂的发展需要先稳定基础,这就像是盖楼房,基础不扎实,你就盖不起高楼。咱们用一年半载把钢厂的基础打扎实了,然后我们再技术改造或扩能都可以,我们也有精力和资金去做一些有效的事,你说是不是?”
董兆全虽然是在征询欧阳春的意见,其实,他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不用再商量了,他不同意现在扩能。
欧阳春自然能听出董兆全的意思,他并不着急,他已经决定了,今天不达目的绝不走。
“董事长说的话也有道理,基础工作我们到什么时候都必须做扎实了,这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不过,我们可以等时间,可市场不会等人,别的企业更不会把市场留给我们。我了解了一下,现在全国的钢材市场距离饱和还有很大的空间,是我们抢占市场的大好时机。一旦其他钢铁企业改革成功,势必会强势进入钢材市场,会严重挤压市场空间。如果我们再耽误个一年半载的,或许我们就真的没有市场了,即使扩大了产能也可能会成为负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欧阳春的话让董兆全猛然警醒,最近这一段时间,他考虑任何事都不可避免地会想到会不会影响他的升职,他只想到了求稳,却忽略了决定企业命运的商品市场的风云变幻。
这让董兆全顿时感觉汗颜和自责。
“你说得对,是我的格局小了,你要是不来找我,我还真可能误事。不过,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件事我一个人说得也不算,明天我召集大家开个股东大会,让大家表决决定。”
董兆全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他也同意欧阳春的想法。
第二天上午,董兆全让秘书通知全体股东到会议室召开了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上,董兆全没多说话,直奔主题。
“今天是临时起意,把大家召集来,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讨论一下扩能的事,请欧阳春向大家汇报一下。”
欧阳春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光发言稿就准备了五页,上面清楚地罗列了各种数据和实例,他要说服各位股东通过他的提议。他足足发言了二十分钟,整个过程,会议室内静悄悄的,都在仔细听欧阳春说话。
欧阳春说完话刚坐下,陆续有人开始提了问题。
“一旦这么做,势必会牵扯资金和分散精力,会不会对安全生产有不利影响?”
“扩能是好事,可是,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样做会不会影响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