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现在出了国,地盘拿不回来了,东西总能搞回来吧?
在霍尔果斯,朱羽找了一个翻译。
克里木江,哈萨克族,本地人,新大毕业,兼职翻译。
“老板这里过去干什么?”克里木江长的很帅气,高大壮实,二十三岁,属于回头率很高的那种。
“算探险,旅游吧。”朱羽含湖的说了一句。
“嗯,那我们有具体的地点吗?”
克里木江很尽职。
“先带我们去昭苏对面的那片地方,到了后我们再看。”
“哦,那里是……纳林果勒。”克里木江对对面很熟悉,立刻就知道他们要找的地方了。
这个果勒,和苏联当时起地名的格勒是一个意思,无非音译不同。
出了国门,到了哈方,克里木江带着朱羽他们租车,然后一路就去往纳林果勒。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车子绕了半天,开到了那边,朱羽就让开车的冉杰放慢了速度,然后慢慢比对着。
不得不说,当初老毛子眼光就是毒辣。
他们从华夏这边割走的这一片外尹犁土地,几乎是一马平川,全是平原。
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都是好地方。
朱羽一直走到苏木拜农庄,从这里往华夏的格登山那边看,心情是真的不一样。
不过这种感觉也就是那么一瞬,然后就消失了。
先把东西找到再说。
地图上的曲线有的代表山,有的代表河流,在哈方这边地标并不明显,朱羽是找了好久,才依着从昭苏那边的山势,对照着找到了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标,两条河的交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千多年,河的交界也有可能产生变化,所以朱羽并没有就此放心,而是沿着这段河流来回走了几公里,最终才确定。
天眼已经能够看出河流地下的痕迹,这里因为水草丰茂,地面平缓,所以并没有发生河流改道的情况。
如果放在以前,这样寻宝朱羽得急。
但自从去了丛林,又去了蒙古国,他知道寻宝并不像以前自己在海岛那么容易。
像自己这么快能找到宝贝,已经是借助了天眼的帮助了。
许多人寻找宝藏的时间,那是以年来计的。
像他这样以日来计,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不过这寻宝真是不能急。
这附近现在大都是农田,种的是小麦。来来往往的本地人看着他们这些人也挺好奇的。
这又是一个面积比西疆还要大(272万平方公里,比西疆多一百一十万),人口却比西疆要少太多(人口不到两千万)的国家。
说地大物博一点也不夸张。
而且这里不像西疆。西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有一半是沙漠——毕竟全国排名第一第二的沙漠都在这里。而且剩下的地方还有三条山脉,平原并不算多。
这里几乎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想想真是亏大了。
五个人一直折腾到下午,克里木江带着他们到了纳林果勒县城找了一个住的地方。
这里的饮食真的不怎么样。要说起来,和华夏比,差不多错了二十年的发展。
哈方也知道要发展必须得有人才,这些人一直大力的吸引全世界的哈萨克族人到这里来,尤其是华夏的哈萨克族人。
的确有些人就过来定居了。
话说回来,在这里生活,至少在饮食上,朱羽等人吃不太习惯。
主要是样式太少,物资也不太多。
这边的主要蔬菜就是西红柿、皮芽子、土豆、辣椒之类。
大列巴和腌肉虽然出名,但不是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