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终于试制成功了,这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要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产品良品率,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轧钢厂现有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大多数都没有光刻机这样高科技产品的操作经验。如果硬让这些人来操作光刻机,不仅训练时间长,还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嗯......看来要尽快从外面引进一批光刻机操作方面的人才。赵学成在纸上写下“引进人才”几个字。
他抬起头,眼前闪过一个念头:要引进人才,最佳选择就是从科学院动员一部分光电专业的同志过来。
科学院的人才水平肯定比轧钢厂高出好几个档次。
赵学成眼前一亮,拿起电话就拨通了工业部部长的内线。
“喂,部长,是我,赵学成。”
“学成啊,最近可好?”电话那头传来部长和蔼的声音。
“我这里有一个想法,想拜托你帮忙实现。”赵学成开门见山地说。
“你说,只要合理合法,我一定全力支持。”
“就是想从科学院抽调一批光电专业的同志过来,参与光刻机的芯片试生产。”赵学成解释道,“轧钢厂现有人手不足,急需引进一批专业人才。”
“好主意!”部长立刻表示赞同,“你放心,科学院那边我来协调,一定把最顶尖的光电专家调过去。国家大计,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太好了!”赵学成高兴地说,“另外,我还想在轧钢厂成立一个培训小组,从清水大学和京城大学等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一些人才进行培训,为光刻机生产储备后备力量。”
“这个更好!”部长立刻表示支持,“我这就联系教育部,从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培训人员。教育部一定会全力支持的。”
“多谢部长大力支持,有了您的帮助,我们定会产出更多具有强大性能的芯片。”赵学成兴奋地说。
“哈哈,我就是提拔后进嘛。你们年轻人要继续努力,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部长爽朗地笑了。
两人又详谈了一番相关安排,都对光刻机量产充满信心。
赵学成兴高采烈地挂上电话,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他双手一拍,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有了科学院的大牛和优秀学子加入,芯片产指日可待!”赵学成激动地自言自语道,“作为国家尖端科技的搬运工和开拓者,我们必须努力开创光电技术的新局面!”
他脸上露出坚定的表情,眼中闪烁着热忱的光芒。
赵学成迈开大步,来到实验室里。
这里已经完成了第一台光刻机的组装,正在进行试运行调试。
几名技术员正在仪器前忙碌操作,听见开门声,都回头笑着朝赵学成打招呼。
“所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