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吴襄坐在舰船休息室内,看着船舱内不真实的场景,钢铁铸造的隔间,无油自燃的灯光,各种神奇的物件,神情有些恍惚。
这些船上的人好像都认识自己,自己真那么有名吗?
尤其是他们提到的自己的儿子吴三桂,说什么大汉奸,这就有点让人莫名其妙了。
此时他的儿子还只是在军中历练,没有什么官职在身,怎么可能做一些被称为大汉奸的举动。
其实汉奸一词来源考究不明,有人说是来源于汉朝的东方朔,也有人说来自清朝,但归根结底都是在现代发扬光大。
这一词给人乍一听的感觉,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更何况前面冠了一个“大”字,必定是做了天怒人怨的事。
前不久的战斗刚刚结束,身体十分疲乏,吴襄晃了晃昏沉的脑袋,努力使自己清醒一些,他还有国公爷要守护,要时刻保持警惕。
想到袁崇焕,吴襄不由想起了蓟州城下骑兵大战。
关宁铁骑作为重骑兵,其装备的重甲及马匹消耗的银两,几乎是同等兵种的数倍,比火器兵消耗的还要多,但碰到皇太极的骑兵后,基本上没有占到多少优势,可见鞑子骑兵骑术弓箭之精湛,可谓当世无敌。
当时双方骑兵冲撞在一起,不知受到什么刺激,自己的这位总督大人,居然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经过一系列战斗,袁崇焕身中数箭,但都被内甲所阻,没什么大碍。
直到鞑子军中一将,暗中掏出一把巨弓,根据吴襄观察这把弓至少是十力,折合现代差不多一百四十斤。
要知道在明末骑射一般配备三力弓,步射配备五力弓,而此人竟然可以在马上使用十力弓,足见其不凡。
就在身为亲信的吴襄准备出言提醒时,却为时已晚,见到的只是袁崇焕中箭跌落下马的身影。
吴襄大惊,赶紧拍马上前,抢过落地的袁崇焕,突破后金军疯狂的追杀,逃回了蓟州城里。
他知道前段时间,袁总督出去巡查了一趟长城,归来后就把自己关进了营帐,谁都不让靠近。
不知道自己这位总督在巡查时看到了什么,在如此危险的战斗中,会做出如此不冷静的行为,随军冲锋。
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将领能做出的决定,不符合对方往日沉着冷静的性格。
在蓟州大战结束后,吴襄同样不明白,已经被封为国公的袁总督,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在深受重伤以及如此寒冷的天气下,竟然还冒着被冰冻在海上的风险,出海寻找传闻中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