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夕阳如一个疲倦的画家,在天边随意挥洒着橙红与金黄的颜料。轧钢厂的下班铃声急促地响起,打破了一天的沉寂。
工人们如潮水般从各个车间涌了出来,脸上写满了疲惫。他们有的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有的戴着破旧的工作帽,一边走一边谈论着这一天的工作。
刘光齐推着自行车,随着人流缓缓移动。机器的轰鸣声渐渐停歇,车间里冒出的热气也逐渐消散。
人群中,几个年轻工人凑在一起,声音低沉地讨论着最近厂里的变化,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迷茫。
一位老师傅和几个徒弟等人一道往外走着,步履蹒跚,嘴里嘟囔着:“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哟。”
一些女工们三两成群,手中拿着饭盒,脚步匆匆,似乎急于回家照顾家人。
来到街面上的时候,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个下班的工人。
大部分工人们都因为需要养家糊口,经过时都不自觉地低下头,加快脚步。
每每这种情况的时候,拿着带着红袖章的小孩子们都高傲的抬起头来,仿佛是做了什么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般。
刘光齐骑上自行车,用力蹬了几下。他扭头看了看身后的轧钢厂,那高大的烟囱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落寞。
道路上,其他工人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往家赶去。有人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车铃叮当作响;有人步行,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
刘光齐奋力地蹬着车,心中思绪万千。他看着路边的景象,商店半掩着门,街上的行人神色匆匆,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风,吹过他的脸庞,带着一丝凉意。刘光齐深吸一口气,直到此时刘光齐身在局中才能够清楚的感受到风气的大小以及凉意。
现在的刘光齐的内心中也不由得感叹当时的果断,原本以为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先一步的看清方向并加以应对。
但是现在看来,在历史滚轮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
刘光齐一路上骑着自行车就来到四合院,此时的四合院比以往都要安静了不少。
当刘光齐来到四合院门口的时候,此时的阎埠贵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在四合院门口浇浇花同时帮邻居们抬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