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很清楚,光靠政府财政拨款,根本无法支撑这场硬仗,必须尽快撬动金融资本介入。
“晓峰,联系国开行,让他们安排个时间,我要见赵副行长。”李一凡收回目光,语气坚定地对秘书陈晓峰说道。
陈晓峰一愣:“市长,国开行可是国家政策性银行,直接找副行长谈融资,这个……”
“别废话,国开行的政策资金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金融杠杆,我必须亲自去谈。”李一凡打断了陈晓峰的话,目光凌厉。
陈晓峰点头,迅速拨通了电话。
第二天下午,京城,国开行总部大楼。
李一凡走进会议室,国开行主管产业基金和政策贷款的副行长赵世良已在等候。赵世良是典型的金融官员,五十岁上下,戴着金边眼镜,气质沉稳。
“李市长,听说你为了中微公司的融资问题,亲自赶到京城,真是难得。”赵世良微微一笑,语气平和,但眼神却带着审视。
李一凡笑了笑,没有急于提融资,而是先从大局着手:“赵行长,星城市是潇湘省的经济龙头,但如果我们不做产业升级,未来十年恐怕也就这样了。你看这次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半导体、高端制造、新能源,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方向。”
赵世良点了点头:“确实,国开行在产业投资方面,也在向这些领域倾斜。”
“我们星城市已经争取到中微公司的总部搬迁项目,这是目前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刻蚀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它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芯片制造的自主可控。”李一凡语气坚定,“但要让它在星城市扎根,我们需要金融支持。”
赵世良微微一笑,轻轻端起茶杯:“李市长,你是想让国开行提供专项贷款?”
“赵行长,我不是来求贷款的。”李一凡轻轻一笑,摇摇头,“我是来给国开行提供一个战略投资机会的。”
赵世良的眼神微微一变,放下茶杯:“哦?怎么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半导体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普通商业银行不敢涉足,但国开行不同,你们的资金不仅是金融资本,更是国家战略资本。”
李一凡缓缓说道,“中微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崛起,而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一环。如果我们错过这次机会,未来在光刻机、刻蚀机等领域,可能还要继续受制于人。”
赵世良皱了皱眉:“李市长,你是个懂经济的人,但银行的资金投放讲究风险控制。你能保证中微的成长性吗?能保证它的市场竞争力吗?”
李一凡点头:“赵行长,你可以回溯一下中微的历史。从2004年成立至今,它已经进入台积电、三星的供应链,这说明它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是有竞争力的。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市场,中微几乎是唯一能生产先进刻蚀机的企业。”
赵世良沉吟了一下,没有直接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