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像先帝那般耽于享乐,大兴土木,登基后以身作则,简朴勤勉,这已是历代淮南王心目中,最想要的明君。
偏偏,是他纵容文官集团,酿成了淮南血案,是苏轻宛心中最痛苦的事。
若他是一个昏君,苏轻宛不会那样难受。
宫门口这么多人静坐示威,将士们是最好解决的,西南王在将士们心中威望深重,他可以驱散将士们,百姓们……只要杀鸡儆猴便可驱逐,最难的学子们。
来年春日科考,如今京中汇聚着五湖四海赶考的学子们,他们饱读圣贤之书,心思单纯,一心一意想要科考光宗耀祖,为民谋利。出了这种事必然会激怒他们,他们的口诛笔伐必然会形成巨大的力量,逼着皇上重审淮南一案。
要么镇压,要么……翻案。
若他不想翻案,只能镇压。
苏轻宛在驿馆坐不住,披了大氅出门,青云和青衣陪同她一起出门,去了城南吕家。吕家是曾出过两任帝师,桃李满天下,氏族门阀许多弟子皆是吕太傅门下,他辞官归隐后,吕家的子孙除了长子在户部任职,其他子孙都专研学术,不走仕途,吕家出了好几名大儒,学子们进京后,许多人想拜在吕家所办的学堂。
当年淮南惨案后,吕太傅也曾为淮南王掀起过一场大规模的学子游行抗议,声讨陆首辅酿成的血案,希望皇上明察秋毫,调查冤案。皇上初登大宝,没有实权,吕太傅在陆首辅打压下节节败退,小儿子更是惨死街头,母族舅家全族下狱,舅舅年近古稀被逼死狱中。吕老夫人半疯,吕太傅被逼得告老还乡。
他和陆首辅是同期进士,也是殿选中最受人瞩目的状元和榜眼,青年时也有过一段惺惺相惜的岁月,后来政见不同,渐有分歧,走向两条不同的道路,他们斗了一辈子,吕太傅始终压他一头,是最受人敬重的帝师,没想到淮南案上陆首辅图穷匕见,若吕太傅不懂进退,就要赔上整个家族,陆首辅终于扳回一局,把他的死对头狠狠地踩在泥里。
吕太傅是老淮南王的挚友,光是这一条,就足以让他在淮南案中被陆首辅攀咬,打压,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