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皇子们为了皇位明争暗斗,纷纷拉拢朝廷重臣,彼此之间相互陷害,使得原本清明的朝廷逐渐变得混乱不堪。
在诸位皇子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之际,夏文轩早已暗中将皇位诏书拟定完毕,传位于第二十七子夏仁杰。
夏仁杰登基之后,便着手进行其他皇子的分封。
他计划将这些兄弟遣散至各自的封地,然而,虞朝疆域有限,封地资源并不充裕。
因此,夏仁杰担心兄弟们一旦抵达封地后,可能会借助当地兵力壮大自身实力,从而对皇权构成威胁。
他登基的第一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遣散了老皇帝的后宫,第二天便开始筹划对付那些曾与自己为敌的兄弟。
凡是在昔日皇位之争中未曾明确站队支持他的臣子,此刻无一幸免地成为了他清算的对象。
他开始逐一剥夺这些人的权力,以各种借口加以处置,不是斩首示众,便是抄没家产。
即便最幸运的,也难逃被贬为庶民的下场。
其实这些都与原主没有任何关系,错就错在原主的父亲,错在他卷入了那场权力斗争的旋涡,从而给家族带来了这场无妄之灾。
原主父亲赵启超,原本就是一名乡下的举人,其实与朝廷跟本没有任何牵连,错就错在,他在夏文轩二十六子,府上当管家。
夏仁杰登基称帝后,首先着手清算的是第二十六子。
二十六子与夏仁杰的争斗最为激烈,使得原主一家受到牵连。
原主的父亲身为管家,对诸多事务必然知晓甚多。
得知皇帝绝不会放过自己,原主的父亲连夜差人,将原主秘密送往乡下的老家,并留给家里留下五千两白银,希望家里人,看在银两的份上,善待自己的孩子。
然而,自从五岁的原主被送回老家后,他并未得到家人的友善对待,反而被迫充当了小厮,负责照料大伯家的读书的小儿子赵青山的日常起居。
年龄稍长,原主便被大伯家无情地赶到牛棚居住,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照料大伯一家的衣食起居。
原主从未拥有过自己的名字,自幼便被大伯一家和爷爷奶奶唤作狗娃。
村人们也纷纷效仿,叫他狗娃,他们知晓他是一个没有爹娘的孩子,经常遭到村子其他孩子的欺负,被人称为“狗崽子”。
而大伯一家因有了原主父亲留下的五千两银子,日子愈发宽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