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蓝星人的计划

“昌署长,让蓝星飞起来,不搞戴森球,哪来的能量补给?”

“大总统,能不能别扯蓝星飞的事情,再这样搞下去,我真的想辞职不干了。”

“行呢,我的昌署长,你别多想,我就建筑一个戴森球,没那么多破事。”

“大总统,就建造一个?你不是物理专业出身的,可能不了解戴森球的能量可以产生多少,我给你掰扯掰扯。”

昌德义深吸一口气,理清楚自己头绪说道。

“咱们太阳占据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几乎全部是由氢元素和氦元素组成的,每时每刻都在以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每秒钟释放出,大概相当于四百万吨氢燃烧的能量。总统先生,这一秒钟的能量,你有概念没有?”

袁德恒迷糊道:“不就是四百万吨氢吗?”

昌德义听到这个回答,气的高血压都发了。

他颤颤巍巍道。

“总统先生,我给你换算一下,太阳一秒钟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四百万吨氢。”

“如果被我们完全利用的话,那就可以给20世纪中后期的全人类,六十多亿人口,使用大约一百万年。”

袁德恒听到这数据,都有些懵逼了。

“昌署长,这能量有这么高吗?”

昌德义撇了袁德恒一个白眼。

忽然,昌德义想到什么事情,直接问道。

“总统先生,别用脑机芯片搜索,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直接回答。”

“行吧,昌署长,你直接问。”

袁德恒说完,将脑机芯片取出来,放在口袋中。

昌德义满意的问道:“总统先生,你知道什么叫戴森球吗?”

“戴森球?不就是一个吸收太阳能量的装置吗?”

“这只是字面意思,那你谈谈戴森球的相关历史。”

袁德恒想了一会儿,摆摆手说道。

“不清楚。”

昌德义气道:“不清楚,你这份方案怎么做出来的?”

“就这样做出来的呗。昌署长,看你样子很了解戴森球,那你给我介绍一下呗。”

昌德义按了按太阳穴。

“总统,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哈哈哈,如果有脑机芯片,我就是真的懂,现在没了脑机芯片的嘛,就啥都不会了。”

“好吧,那我给你介绍戴森球的研究历史,你听完后,在做打算。”

“行行,你说。”

“蓝星公元1960年,一名叫做弗里曼·戴森的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太阳大部分辐射的能量,能够被截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戴森球模拟图(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袁德恒评价道:“没想到戴森球的历史,还挺早的。”

“大总统,别打断我说话。”

“好好好,你说。”

“当时,关于对太阳的完整利用,就有人戏称戴森球,是一级文明迈向二级文明的标志,是晋级的必经之路。”

“喔嚯,昌署长,那我们蓝星现在是什么等级?”

昌德义无语道。

“我们有戴森球了吗?”

“没有。”

“没有,那蓝星就是一级文明啊。”

“好吧。不过,戴森球马上就要建好了,我们蓝星很快就要进入二级文明了。”

“大总统额,你说的倒是轻巧,戴森球是这么容易建造的吗?”

“昌署长,既然你觉得很难,那你就说说难度嘛?”

昌德义见解释不清,直接拿出本子和笔,一边画,一边说道。

太阳系(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总统先生,这是我们太阳系的结构图,从太阳到蓝星的距离,大约1.5亿公里,科学家将这个距离设定为一个天文单位。”

“现在,我来做个假设,现在我们打算建设一个天文单位的戴森球,那它的半径就是1.5亿公里,再根据球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它的数据,大致相当于55亿倍蓝星的表面积。”

袁德恒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昌署长,55亿倍蓝星表面积,有这么夸张吗?”

“这里是计算公式,你算算啊。”

“哈哈哈,我相信昌署长。不过,我们可以将戴森球建的小一点吗?比如直接沿着太阳覆盖?”

“我的总统啊,这怎么可能?别说材料能不能抵挡太阳的高温,就是有这样材料,把太阳遮住了,那我们蓝星还要不要太阳,还活不活?”

“也是,如果太阳被遮住了,我们蓝星也就完。”

“所以说,半径一个天文单位的戴森球,已经是最小的了。”

“我懂了,昌署长,你继续说。”

“此外,即便戴森球建造好了,其理论上还有很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最大问题,一是受太阳引力吸引的彗星,二是太阳和戴森壳内壁的碰撞。”

“喔嚯,这还真是有不少问题,彗星的话,倒是很容易解决,只需要我们时刻监测,并且实施精确打击。至于第二个问题,太阳不是离戴森球内壁有一个天文单位吗?这么远距离,怎么碰在一起?”

昌德义闻言一呆。

眼前这位袁总统说话,怎么这么轻巧,是谁给他的底气?

昌德义长叹道:“戴森壳内部物体之间,会产生碰撞,这是因为存在重力交互作用。”

“重力交互作用?”

“没错,这是最大难题。这个难题,不解决,根本无法动工。”

袁德恒哈哈大笑道。

“行,昌署长,你的思路,我都理解了。有问题不要紧,你先回去详细看看这份方案再说。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再来问我。”

说完,袁德恒拍了拍昌德义的肩膀,往会议室外走去。

昌德义彻底懵逼了。

有这样的领导吗?

他可是蓝星在这方面的权威啊?

如果他不懂,然后去问一个搞政治的外行,有屁用?

昌德义不甘心的继续翻阅那份文件。

他一页一页的阅读。

他居然惊奇的发现,戴森球的建造过程,文件中列的的十分详细。

第一步建设戴森环。

第二步建设戴森云。

第三步建设戴森壳。

可即便戴森球的步骤,罗列的很详细。

但重力交互作用,等一系列超级负复杂的问题,一个没解决。

昌德义深吸一口气。

这份文件的深层意思,他算是看懂了。

主打一个太阳会听话,会配合戴森球的建造过程。

昌德义摇了摇头,果然不愧是是政治家搞出来的方案。

都想到驯化太阳了当真了不起。

昌德义带着这份文件,回到航天总署,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总统交代的任务,即便是千难万难,也是要做的。

昌德义将文件每个人发了一份,按了按太阳穴说道。

“大家就戴森球这个项目讨论一下吧。”

众人看完皆是惊呼。

“署长,你这份方案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哦。”

“你们先看完再说。”

会议室中所有人都开始忙碌的计算。

昌德义这时陷入沉思。

自从袁大总统,从先贤祠回来之后,就改变了很多,仿佛有天助一般。

而且现在口口声声要让蓝星飞起来,似乎真的有这个打算。

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哪个不是人精。

昌德义通过这个小小细节,立刻判断出袁德恒的变化之处。

话说这样,戴森球,还真有建造出来的可能。

数个时辰后,在数十台超级计算机加持下,一份更加详细的方案,做了出来。

“署长,方案做好了,这份建造细节,这份是建造难题。”

昌德义

“文山,你先给我讲讲建造过程吧!”

“好的。”

.......

蓝星种种方案逐步推进,身为幕后推手的牛顿,将这个过程都看在眼里。

在他与小爱做的计划中,一旦行动成熟,他打算让太阳飞起来,然后让蓝星跟着太阳跑。

至于为什么不复苏蓝星,而非得采用建造戴森球这么复杂的方法?

最大原因还是不息长河没有蓝星的意志。

换而言之,蓝星本体可能没有诞生出生命。

其次第二个原因便是,行族与恒族之间你死我活的矛盾。

牛顿已经彻读创世纪,早已明白这种对立关系,是很难调和的。

牛顿叹了一口气。

他对这片宇宙了解的越深,越觉得自己的渺小。

黑洞、星系、星系群,这些庞然大物都能产生意识,并衍生出自己生命,那世间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牛顿按了按自己太阳穴。

这段时间接连操纵这么多计划,都快把他大脑干冒烟了。

他望向脚下的不息长河,是时候给自己多找点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