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30章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的皇帝(中)

唐宪宗周围还聚集了一批极言直谏、维护政治清明的大臣。例如,翰林学士、左拾遗白居易反对宦官吐突承璀挂帅出征,主张国家征战应责成将帅;东台御史元稹纠劾不法行为,与中使抗争;刑部侍郎韩愈则谏止宪宗迎佛骨佞佛。这些大臣的存在,不仅增强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也为朝廷带来了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经济成果

1.减轻赋税负担

在经济上,宪宗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减轻人民负担并增加国库收入。首先,他任命裴垍为宰相,推行减轻江淮地区赋税的政策。裴垍下令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律按省估计算,观察使先税所治理州以自给,不足部分再征收所属州的税。此举显着缓解了江淮人民的经济压力,使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2.营田养兵计划

宪宗任用李绛为宰相,李绛提出并在北方实施了营田养兵计划。元和七年(812年),李绛奏请在振武、天德两地开垦良田约一万顷,以节省财政开支并增强边防力量。宪宗批准了他的提议,并命度支使卢坦负责具体经略。经过四年时间的努力,共开垦农田四千八百顷,收获谷物四千余万斛,每年节省度支钱二十余万缗,边防依赖此计划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3.提高税收效率

同时,宪宗还委任了一批擅长理财的官员担任重要职务。元和元年(806年),李巽被任命为度支盐铁转运使,在其任期内,李巽大幅提高了税收效率,第一年征课所入即达到了刘晏最高年份的水平,第二年更是超过了这个数字,第三年增加了180万缗。旧制规定每年从江淮运送五十万斛米到河阴,但长期以来未能达到这个数目,只有在李巽任职的三年间实现了目标。

4.改革江淮财政管理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河东节度使李鄘接替李巽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年,李巽推荐彬州司马程异(王叔文党,八司马之一)为扬子留后,程异复任淮南等五道两税使,对江淮地区的财政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进一步铲除了存在的弊端。至元和六年(811年)四月,盐铁转运使王播报告称,江淮河岭以南、兖郓等盐院在元和五年收入卖盐价钱六百九十八万五千五百贯,而到了元和六年,因天下丰收,米价跌至每斗仅值二钱。

唐宪宗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治理手段,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政治与经济问题,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宪宗的统治时期被视为唐朝晚期的一个小高潮,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军事成就

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的元和年间(806-820年),唐朝针对叛乱的藩镇及少数民族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巩固了中央集权,并恢复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以下是这些关键战事的详细描述:

1. 平定夏绥杨惠琳之乱:元和元年(806年)

指挥官:张承金

结果:河东、天德军联合作战,成功击斩杨惠琳,迅速平定了此次叛乱。

2. 平定西川刘辟之乱:元和元年(806年)

指挥官:高崇文

结果:高崇文率军击败刘辟,后者被俘送往长安处决,西川地区重归唐朝统治之下。

3. 平定镇海李锜之乱:元和二年(807年)

指挥官:王锷等

结果:李锜被其部下擒获并送往长安处决,镇海地区的叛乱得以平息。

4. 攻伐成德王承宗:元和五年(810年)至元和十三年(8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