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唐玄宗李隆基:多才多艺的帝王(下)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了东都洛阳后,继续向西进发,潼关成为了防守首都长安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唐玄宗任命哥舒翰为元帅,率领近二十万军队驻守潼关。然而,这支军队多为临时凑集,战斗力参差不齐,并非精锐之师。

此时,唐玄宗和宰相杨国忠对哥舒翰的信任不足,担心他会拥兵自重,因此频繁派遣宦官前往潼关施压,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哥舒翰本人则认为潼关地势险要,宜守不宜攻,主张坚守待机。然而,在皇帝和杨国忠的持续压力下,哥舒翰最终被迫出战。

哥舒翰决定在灵宝(今河南三门峡市)与叛军交战。由于准备不足、士气低落以及地形不利,唐军在战斗中遭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本人也在混战中被俘,随后被送往洛阳,不久后被叛军谋害。这一失败直接导致了长安的门户洞开,迫使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城,前往蜀地避难。

长安陷落仓皇逃亡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随着安禄山叛军的长驱直入,长安最终失守。唐玄宗李隆基被迫仓皇出逃,带领皇室成员和部分官员向西撤退。在逃亡途中,一行人到达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这里发生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幕。

随行的将士们因局势动荡、前途未卜而心生不满,担心杨国忠及其家族会成为叛军的目标,进而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士兵们哗变,斩杀了杨国忠,并要求处理杨贵妃以平民愤。面对这一危机,李隆基无奈之下,被迫下令赐死杨贵妃,以安抚军心。这段插曲不仅反映了当时局势的紧张和复杂,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李隆基继续向西南方向逃亡,最终抵达成都避难,设立临时朝廷,史称“蜀中行宫”。与此同时,太子李亨并未随同南下,而是选择北上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在那里,李亨得到了当地将领和士卒的支持,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这一举动标志着唐朝进入了安史之乱最严重的时期,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政治格局。

唐肃宗的即位迅速稳定了北方局势,为抵抗叛军提供了新的领导核心。然而,这也意味着唐朝从此开始了双帝并存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内部的政治分裂。尽管如此,李亨的努力最终为平定安史之乱奠定了基础,逐步恢复了唐朝的统治秩序

太子即位应对叛乱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军事措施来应对安史之乱。他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并召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大军,使得灵武地区军威大振。同时,肃宗任命新的朝官与将帅,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并对抗击叛军进行了全面部署。应肃宗之请,回纥也派遣精锐骑兵前来助战。此时,恰逢叛军内部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导致叛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削弱,形势急转直下。

太上皇岁月

至德二载(757年),随着安禄山被除,局势逐渐稳定,李隆基得以从成都返回长安,居住在兴庆宫(南内),并被尊为太上皇。在此期间,玄宗不再过问政事,他的生活主要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内侍监高力士照料,妹妹玉真公主以及旧时的宫女和梨园弟子则时常陪伴左右,为他提供娱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凄凉的晚年生活

上元元年(760年),宦官李辅国为了巩固自己的恩宠,向肃宗进谗言,声称:“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经常与外界人士往来,陈玄礼和高力士图谋不利于陛下。如今六军将士皆为灵武勋臣,对此感到不安,我虽尽力劝解但未能奏效,不得不将此情况上报。”利用肃宗患病的机会,李辅国矫诏强行安排玄宗迁居西内。当玄宗一行经过夹城时,李辅国率领五百名射生将领剑拔弩张地拦住去路,场面极为紧张。玄宗惊恐万分,几乎坠马,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才得以安全迁居甘露殿。

事后,肃宗并未责怪李辅国,反而予以安慰。不久之后,玄宗的几位亲信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至巫州;陈玄礼被迫退休;玉真公主也被迫搬出宫廷,前往玉真观居住。从此,玄宗只身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变得异常凄凉。为了填补空缺,肃宗另外选派了一百多名后宫女子到西内负责洒扫工作。

抑郁中离世

晚年的李隆基忧郁寡欢,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宝应元年四月甲寅日(762年5月3日),这位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伟大君主,在孤独中驾崩,享年78岁。他被追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清朝为了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有时将其庙号写作“元宗”。

结语:李隆基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遗憾。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迎来了最为繁荣的时期——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国家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繁荣昌盛,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唐玄宗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还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人事和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唐朝的强大国力。他重视人才、重用贤能,使得朝廷上下充满活力,政府效率显着提升。同时,他也大力推动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促进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空前繁荣。

然而,晚年的某些决策失误和个人情感影响了他的判断。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以及对安禄山等边将的过度信任,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场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李隆基也因此失去了政治权力,在晚年过上了困苦的生活,被迫远离京城,避难于成都。

唐玄宗李隆基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权力、情感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晚年他遭遇了挫折,但他在开元盛世时期的卓越贡献,仍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缅怀和反思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