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雨季来临,连日阴雨让苏州城笼罩在一片潮湿中。济世堂的药材架上,几株贵重的药材已经出现了发霉的迹象。
"又要损失一批药材了,"沈明轩看着那些微微发黑的草药,不禁皱眉。这些都是前不久从海商那里购入的贵重药材,没想到会遇上这样的天气。
正想着要如何处理,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师父!"张若兰快步走进来,脸色凝重,"出事了。"
沈明轩见她神色不对,立即放下手中的药材:"怎么了?"
"太仓那边传来消息,发现了几具可疑的尸体,"张若兰压低声音,"看伤势,很可能是倭寇所为。"
"倭寇?"沈明轩眉头一皱。最近几年,倭寇的活动确实日益猖獗,但一般都在沿海活动,很少深入内地。
"不止如此,"张若兰继续说,"死者中有一个是我们的线人,他之前一直在跟踪一批可疑的海商。"
沈明轩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白衣堂在海外贸易中布置了不少眼线,就是为了监控倭寇的动向。如果线人被杀,说明对方很可能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带我去看看。"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医具。
出门时,思雨正好从书房出来:"父亲要出诊吗?"
"嗯,太仓那边有点事。"沈明轩略作停顿,"你在家好好看书,让小翠照顾你。如果有病人来,就说我明天回来。"
思雨点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她已经能从父亲的神情中察觉到事情的不寻常。
雨中的路不好走。马车颠簸了大半日,终于到达太仓。这里靠近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运码头,也是海商们的主要聚集地。
"尸体在哪里?"下了马车,沈明轩问道。
"被官府暂时安置在了仓库,"张若兰说,"我已经让人守着,不会有人动。"
仓库里光线昏暗,几具尸体整齐地摆放在地上。沈明轩仔细查看,很快发现了一些异常。
"伤口很特别,"他指着其中一具尸体的颈部,"这种切口,是倭国特有的武士刀造成的。但是......"
"但是什么?"
"太整齐了,"沈明轩说,"倭寇行事一向粗暴,不会如此干净利落。这更像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杀手。"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张若兰快步出去查看,很快回来报告:"又发现了一具尸体,就在码头附近。"
新发现的尸体明显是刚死不久,身上还带着温度。最引人注目的是,死者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块布料,上面绣着一个奇特的图案。
"这是......"张若兰仔细看了看,"似乎是某个商号的徽记?"
"不,"沈明轩的表情变得严肃,"这是倭国长崎商会的标志。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我认识这个标志,"一个沙哑的声音突然响起。
沈明轩转身,看见一个衣着褴褛的老渔民站在仓库门口。张若兰认出了他:"是老刘头,在这一带打渔几十年了。"
"说说看。"沈明轩示意他进来。
老刘头搓着手走近:"前些日子,我在外海打渔时见过一艘商船,船帆上就绣着这个标志。那船很特别,既不像我们的福船,也不是倭国的千石船。"
"特别在哪里?"
"船身很窄,但很长,像是专门设计用来快速航行的。"老刘头回忆道,"最奇怪的是,那艘船走的不是正常商路,而是往内河方向来了。"
沈明轩和张若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内河是禁止外国商船驶入的,除非有特殊通行令。
"还有一件事,"老刘头压低声音,"那天晚上,我看见有人在偷偷往船上搬运箱子。箱子很重,搬运的时候发出金属撞击的声音。"
"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三天前。"
三天前......沈明轩快速思索。这个时间点正好和第一具尸体的死亡时间吻合。
"有件事很奇怪,"张若兰突然说,"如果真是倭寇,为什么要用自己商会的标志?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除非......"沈明轩若有所思,"他们根本不在乎被人发现。或者说,这个标志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白衣堂的弟子匆匆跑来:"不好了!发现了新的尸体,这次是在城中!"
"城中?"张若兰脸色一变,"他们已经渗透到城里了?"
"带我去看看。"沈明轩快速收拾医具。
新发现的尸体在一家茶楼后巷。与之前不同,这具尸体明显经过了专业处理,现场几乎没有血迹。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死者的衣领内侧绣着一个小小的符号。
"这是......"张若兰仔细观察,"海防部的暗记?"
"没错,"沈明轩的表情更加凝重,"看来死者是海防部的密探。有意思的是,他的死法和之前那些人完全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哪里不同?"
"你看这里,"沈明轩指着死者的后颈,"一针毙命,手法极其老练。这不是倭寇的风格,反而像是......"
他突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像是什么?"张若兰追问。
"像是我们江南一带的特殊手法,"沈明轩缓缓说道,"这种点穴术,一般只有特定门派的人才会。"
这个发现让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倭寇、商会标志、海防密探、江南武术......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回到济世堂临时驻点,沈明轩在纸上列出了所有线索:
倭国长崎商会的标志
可疑的快速商船
深夜搬运的金属箱
海防密探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