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斗组的管理安排上,陈宇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挑选50名战斗组成员,让他们负责管理嘎哈部落的300名战士。
安排每2名幸存者管理12名部落战士,共组成25个战斗小组。
每个小组又进一步细化分工,分成弓箭手、刀盾手、投掷手这三个兵种,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全面的战斗能力。
而另外18名幸存者,被安排到李光耀手下,协助他管理高山战士。
在采集组的规划上,同样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考虑到各项工作的开展,柳如烟将部落里的小孩、身体尚可能动的老人,以及400名部落女人集合起来,总共550人,由25名采集队伍成员负责管理。
平均每人管理22人左右,共25个小队。
随后,柳如烟对这25个队伍进一步细分。
其中1队,被派往北边,专门负责开辟盐田以及后续的管理工作。
2队,驻扎在海边,主要任务是赶海和捕鱼,收获鱼类资源。
3队,寻找各类有用的植物,像珍贵的药材、能补充营养的野生水果,以及可以移栽种植的果树种等。
4队,5队,6队负责管理和喂养牲畜。
7队,8队,9队,10队负责日常放哨,巡逻,保护采集小组外出采集食物,因此这4支小队的战斗力也仅次于战斗组成员。
剩下的15个小队则全力投入到荒地开辟工作中,种植土豆、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同时负责管理其他各类作物,致力于提高营地的粮食自给能力。
对于那些因行动不便没有加入采集队的老人,虽然他们无法参与外出劳作,但在营地中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如编制一些如竹篮、藤筐等有用的工具,还承担起清洁卫生的工作,为营地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而剩下80名女人,则带着自己还在吃奶的孩子,加入了生活组,与刚刚在嘎哈部落救出的幸存者一同加入了生活组。
生活组负责处理营地内的日常事务,如做饭、照顾小孩等,保障营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医务室的人员配置维持不变。
在制造组方面,将部落战士中剩余的150名人员划给赵峰管理,由他带领负责营地工具、武器等物品的制造与修缮工作,以满足营地在建设和防御过程中的物资需求。
为了让部落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保障大家的生活,林栋决定在这1000多人的部落里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考虑到部落成员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生活,有小孩的家庭在养育孩子上需要更多的物资,所以会分配到相对多一些的食物。
同时,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部落规定每天中午提供免费餐食,早晚两餐则由各家庭自行解决。
而幸存者都是单身,所以还是吃大锅饭,如果想单独吃的,也可以。
解决了分配问题,紧接着就是部落改名的大事。
毕竟嘎哈已死,旧名已不适宜,可新名字叫什么,大家一时都没了主意。
正当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时,林栋站了出来,“就取苍窘御魂部落吧!”
大家纷纷在心里琢磨“苍窘御魂”这四个字……
苏瑶满是好奇,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取这几个字呀?”
林栋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解释:“这片海岛,与世隔绝,仿佛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我们在这苍茫窘困的环境下,努力地活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无论以后还会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要有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苍窘御魂’,就是要时刻提醒我们,在这困境中守住灵魂,永不放弃。”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名字意义深远,再合适不过。
从此,苍窘御魂部落,承载着大家的希望与信念,在这片海岛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