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一句话常说"外甥像舅,侄女像姑",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家的男孩的长相基本就是其舅舅的模样,女孩的长相和其姑姑是十分相似的。
这话真的是不无道理,魏小佑的长相就和其大舅挺像的,尤其是回到姥爷姥娘庄上的时候,村里人见到魏小佑时,都会说:
"二姑(魏小佑的娘在娘家排行老二,且辈分很长,村里好多人都管其叫二姑)家的小魏孩长的和他大舅越来越像,老话说的真是没错。"
在魏小佑的记忆里,自己有大舅,有二舅,二妗子,有三舅三妗子,唯独没有大妗子,为这事,魏小佑多次问过姥爷老娘和大姨,他们都没有给魏小佑说出想要知道且明白的答案,这事困惑了魏小佑很长很长时间。每每尝试着问大舅的时候,大舅也是含糊其辞的将话题岔开,说其左右而言及其他,根本就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魏小佑后来也渐渐听到了一些关于大舅的事情,只不过是片段式的,总感觉还有更多的内情大人们没有明说,或者说是回避大舅的忌讳而刻意带过。
对于魏小佑而言,大舅总是像一头老黄牛,话不多,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在挥汗如雨的埋头干活,只是偶尔停下来抽棵烟,手里的农具家伙式从未闲下来。
从姥爷姥娘家的杨家庄向西到大姨家的程家营庄约有3里多点的路,再从大姨家的程家营村向西南走大约有5里多路左右才能到魏小佑家的魏王庄村。也就是说从魏小佑家到姥爷姥娘家的杨家庄村有8里多路。
从文字上来看,8里路根本就不叫路,骑上电动车抬腿就到了,可别忘了,在那个物资匮乏,什么都没有,买什么都要靠"票"的年代,是没有电动车的,就是自行车几乎都很少,或者说一个村庄都不一定有三辆五辆的自行车。就像现代人总结和形容那个年代的话说的一样:
"日出鸡叫起床而作,日落牛回收工而息;
出行交通基本靠走,交流通讯基本靠吼;
治安防盗靠的是狗,冬天取暖基本靠抖;
挖掘起屋基本靠手,耕地播收基本靠牛;
娱乐活动啥也没有,发财致富靠的是偷。"
特别是春耕、夏种、秋收三季忙的时候,魏小佑的大舅带领着二舅三舅三姨和小姨要在干完自家的农活后,在下步走3里多路到大姨家的地里去帮忙干活。
大姨家的活如果能干完了,会再从大姨家的地里向西南赶上5里多的路到魏王庄村的魏小佑家的地里去干活。如果大姨家的农活一时半会干不完的话,就会在大姨家住上一天,再来魏小佑家帮着干活。
这些都是魏小佑的大舅带头领着干的,有时候,二舅三舅三姨和小姨也会因为干不完的活,累死累活的整天没黑没白的干活,而发牢骚,甩脸子,但大舅从不撂挑子,在大舅的眼里心里,大姐二姐都是需要他这个弟弟义无反顾,问心无悔的来付出的。
后来,三舅去当兵了,就剩下二舅三姨和小姨继续跟着大舅去大姨家,魏小佑家帮忙干活。
再后来,二舅成家了,三姨也出嫁了,大舅还是一如既往地带着小姨跑着去大姨家、魏小佑家帮着干活,偶尔也会走上大半天去杨家庄正北10里路外的三姨家帮忙干活。
帮大姨家,魏小佑家和三姨家干的这些农活都是在把姥爷姥娘自家的活干完的基础上又去干的,魏小佑从未听大舅说过任何一句怨言,大舅就像一个老黄牛,默默的咀嚼,默默的低头一步一个坑的拉着犁耙在田地里耕耘,吃着最廉价的草料……
魏小佑的老家鲁西南一带的农村,有"老大没成家,老二就不能娶亲"的习俗,所以,在二舅成婚的时候,魏小佑就问过姥爷姥娘:
"俺大舅还没成家,怎么就给俺二舅成亲了呢?"
姥爷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只是闷闷的蹲在大门外抽着旱烟,而是姥娘嗔了魏小佑一句:
"你小孩子家家的,不懂得大人的事,去玩吧!"
还是来参加二舅成亲的大姨断断续续将大舅没有成亲的事告诉了魏小佑:
大舅是上学上到县高级中学才不上的,不再上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帮助同班同学袁新梅能继续上学。
袁新梅是魏小佑姥爷姥娘家杨家庄北一里路外袁家庄的。